題故人山房壁

· 王恭
薜蘿深隱似仙家,半畝荒園祗種茶。 澗口香泥行鳥跡,簾前春雨落松花。 遙鍾漠漠青林晚,遠瀑淙淙白日斜。 拂壁爲君書此去,明朝相憶隔煙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薜蘿(bì luó):一種植物,常用來形容隱居的地方。
  • 澗口:山澗的出口。
  • 漠漠: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 淙淙(cóng cóng):形容水聲。
  • 煙霞:指山水之間的美景,也常用來比喻隱居的地方。

翻譯

薜蘿深深地隱藏着,彷彿是仙人的居所,這片半畝的荒園只種了茶樹。山澗的出口處,香氣四溢的泥土上留下了鳥兒的足跡,簾前的春雨輕輕落下,打在松花上。遠處,青林在傍晚時分傳來模糊的鐘聲,白日斜斜,遠處瀑布的水聲淙淙。我在牆上爲你寫下這些,明天我們將相隔煙霞,彼此思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逸山林的寧靜景象,通過薜蘿、荒園、茶樹等元素,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澗口香泥行鳥跡,簾前春雨落松花」細膩地刻畫了自然景色的細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結尾的「明朝相憶隔煙霞」則透露出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