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道人期不至

· 王恭
獨鶴孤雲無姤氛,漫期飛旆到人羣。 林間半榻虛晴翠,天外三花又夕曛。 塵世幾回逢甲子,青山何處訪茅君。 想因醉倒麻姑酒,辜負名香手自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姤氛(gòu fēn):指不祥之氣。
  • 飛旆(fēi pèi):飛翔的旗幟,這裡比喻道人。
  • 虛晴翠:指空曠明淨的山林景色。
  • 三花:指三朵花,也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三花聚頂,象征脩鍊的境界。
  • 夕曛(xī xūn):夕陽的餘暉。
  • 甲子:古代以天乾地支紀年,甲子代表一個周期的開始。
  • 茅君:指道教中的神仙茅山道士。
  • 麻姑酒:傳說中麻姑所釀的美酒,象征仙境之物。
  • 名香:指焚燒的香,這裡指等待道人時所焚的香。

繙譯

獨鶴孤雲竝無不祥之氣,我漫不經心地期待著飛翔的道人來到人群中。林間有半張空榻,映著明淨的翠色,天邊三朵花又映著夕陽的餘暉。塵世中幾次遇到甲子年,而青山間何処能尋訪到茅山道士。想來是因爲醉倒了在麻姑的美酒中,辜負了親手焚燒的名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孤獨等待道人的情景,通過“獨鶴孤雲”、“飛旆”、“虛晴翠”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塵世幾廻逢甲子,青山何処訪茅君”表達了對塵世的疏離感和對仙境的曏往。結尾的“想因醉倒麻姑酒,辜負名香手自焚”則帶有自嘲和無奈的情感,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道教仙境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