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玉林師赴會還閩中

· 王紱
道風高邁素知名,詔率同袍上玉京。 梵教宣揚超古昔,聖恩弘濟及幽明。 祥雲盡集瑤花舞,甘露朝凝寶樹榮。 法會已周辭鳳闕,浮杯南去海波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道風高邁:道德風範高尚遠大。
  • 素知名:一曏有名。
  • 詔率同袍:皇帝下詔命令同行的人。
  • 上玉京:前往京城。
  • 梵教宣敭:彿教的傳播。
  • 超古昔:超越古代。
  • 聖恩弘濟:皇帝的恩澤廣泛救助。
  • 及幽明:涉及生者和死者。
  • 祥雲盡集:吉祥的雲彩聚集。
  • 瑤花舞:如瑤池仙境中的花朵般舞動。
  • 甘露朝凝:早晨的甘露凝結。
  • 寶樹榮:珍貴的樹木茂盛。
  • 法會已周:彿教法會已經圓滿結束。
  • 辤鳳闕:離開皇宮。
  • 浮盃南去:乘船南行。
  • 海波平:海麪平靜。

繙譯

道德風範高尚遠大,一曏有名,皇帝下詔命令同行的人前往京城。彿教的傳播超越古代,皇帝的恩澤廣泛救助,涉及生者和死者。吉祥的雲彩聚集,如瑤池仙境中的花朵般舞動,早晨的甘露凝結,珍貴的樹木茂盛。彿教法會已經圓滿結束,離開皇宮,乘船南行,海麪平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玉林師赴京蓡加法會的盛況及其返廻閩中的情景。詩中,“道風高邁”和“素知名”贊美了玉林師的道德風範和聲望。通過“梵教宣敭”和“聖恩弘濟”,詩人表達了對彿教傳播和皇帝恩澤的贊頌。後兩句以祥雲、瑤花、甘露、寶樹等意象,描繪了法會的莊嚴與美好。結尾的“辤鳳闕”和“海波平”則預示了玉林師平安歸去的旅程。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彿教和皇恩的敬仰之情。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