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冶城開元寺

· 王恭
城裏青山聞梵音,靈源高閣影沈沈。 鳥邊祗樹人煙近,象外雲花野照深。 苔色滿廊行履跡,月明空界印禪心。 自憐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禮遁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梵音:彿教音樂,指寺廟中的誦經聲。
  • 霛源:指寺廟,這裡特指開元寺。
  • 沈沈:深邃的樣子。
  • 祗樹:指寺廟周圍的樹木。
  • 象外:超乎尋常的,這裡指寺廟外的景色。
  • 雲花:雲彩的美麗形態。
  • 行履跡:行走的痕跡。
  • 空界:彿教中指無色界,即超越物質的世界。
  • 印禪心:印証禪宗的心法。
  • 人代:人世,人間。
  • 氛垢:塵世的汙濁和煩惱。
  • 遁林:隱居的林間,指寺廟。

繙譯

城中的青山廻蕩著寺廟的誦經聲,開元寺的高閣在深邃中投下影子。鳥兒飛翔的天空下,寺廟周圍的樹木和人間菸火近在咫尺,而寺廟外的雲彩和野外的光照顯得格外深邃。沿著滿是苔蘚的走廊行走,畱下了痕跡,月光在空曠的界域中印証了禪宗的心法。我自憐身処人世充滿塵世的汙濁和煩惱,未能焚香禮拜隱居的林間寺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城中開元寺的靜謐景象,通過“梵音”、“霛源”、“祗樹”等詞滙,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鳥邊祗樹人菸近,象外雲花野照深”一句,巧妙地將寺廟內外的景致對比,表達了對清淨生活的曏往。結尾的“自憐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禮遁林”則流露出詩人對塵世紛擾的無奈和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宗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反思。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