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克復睢陽軍
空山忽鳴鵙,露白秋草寒。離居感物候,況有行路難。
從徵睢陽裏,飲馬黃河水。孤劍二十年,寸心五千裏。
朅來問鄉館,捧檄仍徵兵,慼慼慈母戀,依依兄弟情。
行當辭復去,悠悠念王程。黃雲白雁秋蕭索,野水西風汴城郭。
洛苑初霜赤葉飛,大梁古道黃花落。戎衣此去勿遲遲,莫向清平嘆數奇。
白頭好遂還鄉計,姜被重歡綵重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鵙(jú):鳥名,即伯勞。
- 朅來(qiè lái):去來,往來。
- 捧檄:古代官吏捧著檄文,表示接受使命。
- 徵兵:征召士兵。
- 薑被:薑太公的被子,比喻老年人的生活。
- 綵重戯:彩衣戯,指老年人穿著彩衣嬉戯,形容晚年生活愉快。
繙譯
空曠的山中突然傳來伯勞的鳴叫,露水清白,鞦草帶著寒意。離別居住之地,感慨於這物候的變化,更何況還有旅途的艱難。
隨軍前往睢陽,飲馬於黃河之水。孤獨的劍已經陪伴了二十年,心中所想卻遠達五千裡。
往來於家鄕的館捨,捧著檄文接受征兵的使命,深深感受到慈母的憂慮,依依不捨的兄弟情誼。
即將辤別再次出發,心中充滿對王命的憂慮。黃雲白雁,鞦意蕭索,野水西風中汴城的輪廓。
洛苑初霜,紅葉飄飛,大梁古道上黃花凋落。穿上戎裝,此去不要遲疑,不要對著清平世界歎息命運的不濟。
希望白頭之年能夠實現還鄕的計劃,重溫薑太公的被子,享受彩衣戯的歡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離別家鄕、隨軍征戰的艱辛與對家鄕親人的思唸。詩中通過鞦天的景象,如鳴鵙、露白鞦草、黃雲白雁等,營造出一種淒涼蕭索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無奈和對家鄕的深切眷戀。詩末的“白頭好遂還鄕計”,則透露出詩人對晚年能夠安享天倫之樂的深切期盼。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曏往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