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至溫陵

· 王恭
江城五月南風作,榕葉初涼棗花落。 官爐酒貴人不賒,客路無錢少歡樂。 憐君倜儻能遠遊,粵王潭頭系小舟。 經過不待平原席,濩落寧悲季子裘。 自言家住桐陰下,雲榭臺中日瀟灑。 紫英花開香滿衣,檳榔葉大寧論價。 三十年來何愴哉,淒涼人物與蒼苔。 明珠象齒不復惜,海客番船何處回。 別來鄉縣還幾旬,況得延陵爲主人。 論交自是少知己,薄俗誰能無棄貧。 嗟予飄轉紅塵裏,千載春衣厭泥滓。 醉後狂歌空有神,交態看同一杯水。 送君遠遊歸故園,我亦還山依鹿門。 相思平遠臺頭月,忍聽清原洞口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榕葉:榕樹的葉子。
  • 官爐酒:官方釀造的酒,通常指質量較高的酒。
  • :賒賬,即先消費後付款。
  • 倜儻(tì tǎng):形容人風流瀟灑,不拘小節。
  • 粵王潭:地名,可能指廣東某地的潭水。
  • 濩落:形容衣衫破舊。
  • 季子裘:季子,指春秋時期的季孫氏,裘指皮衣。這裏比喻貧窮。
  • 雲榭臺:高聳入雲的臺閣,形容居所高雅。
  • 紫英花:一種花,具體種類不詳。
  • 檳榔:一種熱帶植物,其果實可嚼食。
  • 愴哉:悲傷的樣子。
  • 明珠象齒:比喻珍貴的物品。
  • 海客番船:指外國船隻。
  • 延陵:地名,可能指江蘇常州的延陵。
  • 薄俗:淺薄的習俗或人情。
  • 棄貧:對貧窮者的輕視或拋棄。
  • 紅塵:塵世,指人間繁華。
  • 泥滓:泥濘,比喻污濁的環境。
  • 鹿門:地名,指隱居的地方。
  • 平遠臺: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清原洞: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翻譯

江城的五月,南風正盛,榕樹的葉子初顯涼意,棗花也開始凋落。官方釀造的酒價格昂貴,人們不再賒賬,旅途中缺錢的客人少了歡樂。我憐惜你風流瀟灑,能遠遊四方,在粵王潭邊繫上小舟。經過此地,不必等待宴席,衣衫破舊又何須悲傷。

你自稱家在桐樹蔭下,雲榭臺中日子瀟灑。紫英花開,香氣滿衣,檳榔葉大,不計其價。三十年來,多麼悲傷,淒涼的人物與蒼苔。珍貴的明珠和象牙不再珍惜,外國船隻不知何時返回。

離別家鄉已有多日,何況還有延陵的主人款待。論交情自然是少有知己,淺薄的習俗誰能不輕視貧窮。唉,我飄泊在紅塵之中,千載春衣已厭倦泥濘。醉後狂歌,空有神韻,交情看淡如一杯水。

送你遠遊歸故園,我也將回山依鹿門。相思之情如平遠臺頭的月光,忍聽清原洞口的猿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途中的孤獨與淒涼,以及對故鄉和友情的深切思念。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南風、榕葉、棗花,以及對人物情感的抒發,如對貧窮的無奈、對友情的珍視,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詩的結尾,以相思之情和猿啼聲作爲背景,加深了詩的哀愁氛圍,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厭倦。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