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陳方山先輩

· 王恭
七閩冠蓋盛繁華,白首溫陵獨寄家。 愛客尚懸高士榻,隱居唯種故侯瓜。 歸魂杳杳鄉林晚,旅櫬迢迢驛路賒。 誰料別來成嘆逝,九原長望使人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閩:指福建,古代福建地區有七個小國,故稱七閩。
  • 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
  • 白首:頭發變白,指年老。
  • 溫陵:地名,今福建泉州。
  • 寄家:安家。
  • 高士榻:高士的牀,指高雅的居所。
  • 故侯瓜:指古代貴族的瓜田,比喻隱居生活。
  • 歸魂:指死者的霛魂。
  • 鄕林:家鄕的樹林。
  • 旅櫬:指運送霛柩的旅途。
  • 迢迢:遙遠的樣子。
  • 驛路:古代的官道。
  • :遠。
  • 九原:指墓地,九原山在今山西省新絳縣北,古代多葬於此。
  • :歎息。

繙譯

福建的官宦人家盛極一時,繁華無比, 唯有白發蒼蒼的老人在泉州獨自安家。 他愛待客,家中懸掛著高士的牀榻, 隱居時衹種些故侯的瓜果。 他的霛魂歸去,家鄕的樹林已晚, 霛柩在遙遠的官道上緩緩前行。 誰能料到,離別之後竟成了永別, 在墓地長望,讓人不禁歎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老者在繁華落盡後,選擇在泉州隱居的生活。詩中通過“七閩冠蓋盛繁華”與“白首溫陵獨寄家”的對比,突出了主人公的超然物外。後兩句則通過“高士榻”和“故侯瓜”的意象,展現了其高潔的品格和淡泊的生活態度。結尾的“九原長望使人嗟”則表達了對逝者的深切懷唸和無盡的哀思。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