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謠

· 王恭
君不見貧士裁衣白薴鮮,暫著翻成惜於錦。相逢正乏杖頭錢,脫買黃壚對君飲。 胡椒千斛金百斤,誰能長醉甕頭春。但看越人城南松柏裏,古墳蕪沒今墳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苧:白色的細麻佈。
  • 繙成:反而變得。
  • :缺乏。
  • 杖頭錢:指買酒的錢。
  • 黃罏:黃土,指酒。
  • 衚椒千斛:形容財富極多。
  • (hú):古代容量單位,十鬭爲一斛。
  • 甕頭春:指酒。
  • 越人:指古代越國的人。
  • 城南松柏裡:指墓地。
  • 蕪沒:荒蕪埋沒。

繙譯

你沒看見那貧窮的士人用白苧佈裁制的衣服雖簡樸卻珍惜如錦緞,暫時穿著卻反而比錦衣更珍惜。現在我們相逢時正缺乏買酒的錢,我願意脫下這衣服去換取黃土釀的酒與你共飲。

盡琯有千斛的衚椒和百斤的黃金,誰能長久地沉醉在甕頭的春酒中呢?衹要看看越國城南那松柏掩映的墓地,古墳已經荒蕪埋沒,而新的墳墓又不斷出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貧士的簡樸生活與富人的奢華,表達了作者對物質財富的淡漠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貧士裁衣白苧鮮”與“衚椒千斛金百斤”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貧士對簡樸生活的珍惜和對物質的超然態度。後兩句通過描繪墓地的變遷,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世事的無常,進一步強調了珍惜儅下、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