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樓上作

高樓明月迥無煙,舉目山河思渺然。 成佛恥居靈運後,賦詩呈向遠公先。 夢思南海飄甘露,觀想東潮化白蓮。 誰識雲間朱頂鶴,玉書銜得下西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iǒng):遠,遙遠。
  • 渺然:遙遠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 成佛:達到佛教中的最高境界,即覺悟成佛。
  • 靈運:指唐代高僧慧遠,他在廬山建立東林寺,與陶淵明等文人交往甚密。
  • 遠公:即慧遠,因其影響深遠,被尊稱爲遠公。
  • 南海:指佛教聖地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羣島,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 甘露:佛教中指佛陀的教法,比喻爲甘露,能滋潤衆生,使其得到解脫。
  • 東潮:可能指東海,也可能是詩中的隱喻,指佛教的普及和影響。
  • 白蓮:佛教中象徵純潔和悟道的花朵。
  • 朱頂鶴:傳說中的仙鶴,常被用來象徵長壽或仙境。
  • 玉書:指珍貴的書籍或文書,這裏可能指佛經。
  • 西天:指佛教中的極樂世界,即西方極樂世界。

翻譯

高樓之上,明月遙遠無煙塵,舉目遠望,山河景象令人思緒飄渺。 我羞於在成佛的路上落後于慧遠,故將我的詩賦呈獻給遠公慧遠。 我夢想着南海飄灑着佛陀的甘露,觀想着東海化作純潔的白蓮花。 誰能識得雲間的朱頂鶴,它從西天銜來了珍貴的佛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藏經樓上遠眺時的深沉思緒和對佛教的虔誠嚮往。詩中,「高樓明月」與「山河」共同構築了一幅遼闊而幽遠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宇宙的敬畏和對佛教真理的追求。通過「成佛恥居靈運後」和「賦詩呈向遠公先」,詩人展現了自己對慧遠的敬仰以及對佛教修行的自我期許。後兩句則通過「南海甘露」和「東潮白蓮」的意象,進一步抒發了對佛教聖地的嚮往和對佛教教義的深刻理解。結尾的「朱頂鶴」和「玉書」則帶有神祕色彩,暗示了詩人對佛教經典的珍視和對極樂世界的憧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深厚情感和對精神世界的無限追求。

王邦畿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貢。隱居羅浮。以詩名。有《耳鳴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