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三衢董教陳孟敷

· 王恭
離別中年夢亦驚,未應王謝獨關情。 家林久已無音信,江海今餘幾弟兄。 浙水斷鴻秋半影,粵河殘葉夜中聲。 遙憐姑篾千峯裏,何處相思月自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衢:古代地名,今浙江衢州。
  • 董教:人名,詩中的收信人。
  • 孟敷:人名,可能是董教的字或號。
  • 王謝:指王導和謝安,東晉時期的兩位著名政治家,此処借指高門望族。
  • 家林:家鄕的園林,泛指家鄕。
  • 浙水:指浙江的水域。
  • 斷鴻:指孤雁,比喻離散的親人或朋友。
  • 粵河:指廣東的河流。
  • 姑篾:古代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詩人家鄕或親友所在之地。

繙譯

中年離別,連夢中也感到驚心,不應該衹有王謝這樣的高門望族才牽動情感。 家鄕久已沒有音信,江海之間現在還賸下幾個兄弟? 浙江的水麪上,孤雁的影子在鞦日半空中斷斷續續;廣東的河流邊,殘葉在夜中發出聲響。 遙想姑篾的千山之中,哪裡的相思月亮會自己明亮起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思唸和對家鄕的無限眷戀。詩中,“離別中年夢亦驚”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離別的敏感和痛苦,也暗示了中年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恐懼。通過“家林久已無音信,江海今馀幾弟兄”,詩人表達了對家鄕音信斷絕的憂慮和對兄弟分散的感慨。後兩句通過對浙江和廣東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唸之情。結尾的“遙憐姑篾千峰裡,何処相思月自明”則以月喻情,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無限相思和美好祝願。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