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

上邪,予其天於何而舍旃。東之西,南之北。泰山高高,滄海淵淵。 晦之期,星微微。於昭思,不可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邪:古代漢語中表示「天啊」或「上帝啊」的感嘆詞。
  • 予其天:給予我天命。
  • 舍旃:捨棄。
  • 東之西,南之北:指四方,表示無論何處。
  • 泰山:中國五嶽之一,位於山東省,象徵高大。
  • 滄海:大海,象徵深遠。
  • 淵淵:深邃的樣子。
  • 晦之期:指夜晚。
  • 星微微:星星微弱的光芒。
  • 於昭思:在光明中思考。
  • 不可離:不能分離。

翻譯

天啊,我被賦予了天命,爲何要捨棄它。無論東西南北,泰山高聳,滄海深邃。 在夜晚,星星發出微弱的光芒。在光明中思考,我不能與你分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天命的敬畏和對宇宙的深思。通過「上邪」這一感嘆詞,詩人表達了對天命的無奈和不捨。詩中「東之西,南之北」展現了宇宙的廣闊,而「泰山高高,滄海淵淵」則描繪了自然界的壯麗與深邃。最後,詩人通過「晦之期,星微微」和「於昭思,不可離」表達了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對天命的忠誠和依賴。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王邦畿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貢。隱居羅浮。以詩名。有《耳鳴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