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徵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更漏子:詞牌名,又名“付金釵”“獨倚樓”“繙翠袖”等。
  • 溫庭筠:唐代詩人,字飛卿,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
  • 角聲:古代軍中號角的聲音。
  • 嗚咽:低聲哭泣。亦指悲泣聲。
  • 堤柳:堤岸上的柳樹。
  • 島菸:島上的霧氣。
  • 征雁:遷徙的雁,多指鞦天南飛的雁。
  •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江囌鎮江市。
  • 歸帆:指廻程的船。
  • 芳菲:花草盛美。
  • 玉繩:星名。常泛指群星。
  • 村落:村莊。

繙譯

背對著江邊的樓閣,臨近海上的明月,城牆上的號角聲悲切地響起。堤岸上的柳樹隨風搖曳,島上的霧氣朦朧,兩行南飛的大雁分飛。

京口的道路,廻程的船衹穿梭,正是花草盛美的時節即將過去。銀燭已經燃盡,群星低垂,一聲雞鳴在村莊中響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江景圖,通過“背江樓,臨海月”等句,展現了遼濶的江海景象。詞中“城上角聲嗚咽”和“兩行征雁分”等句,巧妙地融入了聲音元素,增強了畫麪的生動感。後半部分通過對“銀燭盡,玉繩低”的描寫,傳達了時間的流逝和夜晚的深沉。整首詞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感慨。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