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東齋

· 曹松
三庚到秋伏,偶來鬆檻立。 熱少清風多,開門放山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庚(gēng):指初伏、中伏、末伏。中國農曆中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中伏和末伏,每一伏約十天,俗稱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 秋伏:秋天的伏天。
  • 鬆檻(kǎn):松樹旁的欄杆。

翻譯

在三伏到秋伏這段酷熱的日子裏,偶然來到松樹旁的欄杆邊站立。這裏炎熱之感少,清涼的風卻很多,乾脆打開門,將那山中的清幽景色引入屋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東齋的獨特氛圍與詩人的愜意之情。開篇點明時間是夏日中最爲酷熱的伏天,「三庚到秋伏」直白說出時令。「偶來鬆檻立」 ,一個「偶」字增添些許隨性,詩人在煩悶的暑氣中偶然來到鬆檻邊。接着「熱少清風多」,通過對比,突出此地涼爽的特點,清風陣陣,讓人在炎熱夏日有了難得的舒適。最後「開門放山入」堪稱神來之筆,詩人打開門,彷彿把整座山的清幽、寧靜都請進屋內,不僅有畫面感,更將詩人熱愛自然、享受自然,不拘泥俗套的心境展現得淋漓盡致 ,給人一種悠然自得、返璞歸真的美好感受 ,讓讀者也能從中體味到夏日山居的別樣愜意 。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七十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曹松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 曹松不滿現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試,直到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後任祕書省正字。終因風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徵詩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

曹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