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劉都護山居賞菊

馬蹄踏破嶺雲來,爲愛名花似錦堆。 露朵秋英叢異品,金枝玉葉不凡才。 多因爛熳成詩句,更喜芳菲入酒杯。 不是主人奇晚節,山中陶徑爲誰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露朵:指帶露的花朵。
  • 秋英:秋天的花朵。
  • 金枝玉葉:形容花木枝葉美好,這裏比喻菊花的高貴。
  • 爛熳:即爛漫,形容色彩鮮豔美麗。
  • 芳菲:花草的芳香。
  • 陶徑: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述的小徑,這裏比喻通往山居的小路。

翻譯

馬蹄聲聲,踏破山嶺間的雲霧而來,只因深愛着那如錦繡般堆積的名花。 帶露的花朵與秋天的英華,叢生中顯得格外異彩,金枝玉葉般的菊花,展現了不凡的才華。 多虧這絢爛的色彩,激發了詩句的創作,更喜那芳香撲鼻,讓人忍不住將它融入酒杯之中。 若非主人珍視這晚秋的節令,山中的小徑,又怎會爲誰而開啓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騎馬穿越山嶺,來到劉都護的山居賞菊的情景。詩中,「馬蹄踏破嶺雲來」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豪邁,又暗示了山居的幽靜與高遠。後文通過對菊花的讚美,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尾聯則巧妙地將主人的好客與山徑的開啓聯繫起來,暗示了山居的隱逸與主人的高潔。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