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鬆門太史以詩送其里人紀貞石司訓歸善並以見懷賦此附謝

· 張萱
金風颯颯送霜砧,萬里停雲思不禁。 北闕豈煩明主夢,西方猶有美人音。 看君劍佩星辰近,老我山林歲月深。 珍重交情足千古,卻從天外問遺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風:秋風。
  • 颯颯:形容風聲。
  • 霜砧:秋天的砧杵聲,常指秋景。
  • 停雲:比喻思念親友的心情。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也泛指朝廷。
  • 明主:賢明的君主。
  • 西方:這裏可能指西方的友人或遠方。
  • 美人:這裏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 劍佩:佩劍,指武士或官員的裝飾。
  • 星辰:星星,比喻高遠或重要的人物。
  • 山林:山野林間,指隱居之地。
  • 歲月深:指時間長久。
  • 珍重:重視,珍惜。
  • 交情:朋友間的情誼。
  • 千古:長久的年代。
  • 天外:極言高遠,難以觸及的地方。
  • 遺簪:遺失的簪子,比喻舊物或舊情。

翻譯

秋風颯颯,送來了霜降時節的砧杵聲,思念遠方親友的心情難以抑制。 在朝廷中,我並不需要賢明君主的特別關照,而在西方,仍有美好的消息傳來。 看你佩劍的身影,彷彿接近星辰,而我則在山林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珍惜我們之間的深厚情誼,足以流傳千古,從遙遠的天邊回望,不禁懷念起舊日的情誼。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詩中「金風颯颯送霜砧」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增添了詩的意境。通過「北闕豈煩明主夢,西方猶有美人音」展現了詩人對朝廷的不依賴和對遠方美好事物的嚮往。結尾的「珍重交情足千古,卻從天外問遺簪」則深情地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遠的情懷和深厚的文學功底。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