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鬆門太史以詩送其里人紀貞石司訓歸善並以見懷賦此附謝
金風颯颯送霜砧,萬里停雲思不禁。
北闕豈煩明主夢,西方猶有美人音。
看君劍佩星辰近,老我山林歲月深。
珍重交情足千古,卻從天外問遺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風:秋風。
- 颯颯:形容風聲。
- 霜砧:秋天的砧杵聲,常指秋景。
- 停雲:比喻思念親友的心情。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也泛指朝廷。
- 明主:賢明的君主。
- 西方:這裏可能指西方的友人或遠方。
- 美人:這裏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 劍佩:佩劍,指武士或官員的裝飾。
- 星辰:星星,比喻高遠或重要的人物。
- 山林:山野林間,指隱居之地。
- 歲月深:指時間長久。
- 珍重:重視,珍惜。
- 交情:朋友間的情誼。
- 千古:長久的年代。
- 天外:極言高遠,難以觸及的地方。
- 遺簪:遺失的簪子,比喻舊物或舊情。
翻譯
秋風颯颯,送來了霜降時節的砧杵聲,思念遠方親友的心情難以抑制。 在朝廷中,我並不需要賢明君主的特別關照,而在西方,仍有美好的消息傳來。 看你佩劍的身影,彷彿接近星辰,而我則在山林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珍惜我們之間的深厚情誼,足以流傳千古,從遙遠的天邊回望,不禁懷念起舊日的情誼。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詩中「金風颯颯送霜砧」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增添了詩的意境。通過「北闕豈煩明主夢,西方猶有美人音」展現了詩人對朝廷的不依賴和對遠方美好事物的嚮往。結尾的「珍重交情足千古,卻從天外問遺簪」則深情地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遠的情懷和深厚的文學功底。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讀南欽錄奉懷安石先生陸太翁非敢竊附於金蘭妄欲自同於臭味第知聞聲而應安得撫塵而遊遙獻二詩自憐一吷不辭穢 》 —— [ 明 ] 張萱
- 《 題錢叔寶秋瀑圖 》 —— [ 明 ] 張萱
- 《 讀沈司馬伯含被言十二章有感用來韻卻贈孤憤離懷黯然對深或可觀予同社不必萬人傳也 》 —— [ 明 ] 張萱
- 《 又爲劉玉真黃文燕黃玉英三歌姬即席賦 》 —— [ 明 ] 張萱
- 《 鄧玄度以荷池同內弄孫聽雨詩見示用來韻答之 》 —— [ 明 ] 張萱
- 《 自護城驛馳張橋時大雨雪輿從多凍人過響馬鋪市酒脯慰勞之遂止宿焉因歌蘋澤之詩獲我心矣偶成二律明日乃行則春 》 —— [ 明 ] 張萱
- 《 奉和濲師趙相公懷山八詠用韻 其三 二初牧侶 》 —— [ 明 ] 張萱
- 《 賀李觀察伯東參豫章中書行省事四章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