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鄭龍興比部

· 張萱
凌雲奏賦白雲郎,蹀躞春風入建章。 兩邑甘棠人墮淚,三司丹筆獨含香。 趨朝不謁牛仙客,歷試曾聞薛許昌。 貫索已空烽火急,問公何計落欃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淩雲奏賦:形容文才高超,如同淩雲般高遠。
  • 白雲郎:指高官顯貴,這裡可能特指鄭龍興。
  • 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形容謹慎或恭敬的樣子。
  • 建章:古代宮殿名,這裡泛指朝廷。
  • 甘棠: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樹,象征著仁政和德治。
  • 三司:古代官職,指掌琯財政、司法等重要部門的官員。
  • 丹筆:紅色的筆,古代用來批改文件或書寫重要文書。
  • 含香:比喻文筆或言辤優美。
  • 牛仙客:唐代宰相,這裡可能指權貴。
  • 薛許昌:可能是指歷史上的某位賢臣,這裡用來比喻鄭龍興。
  • 貫索:古代用來系綁囚犯的繩索,這裡指法律的束縛。
  • 烽火:古代用來傳遞軍情的火光,這裡指戰亂。
  • 欃槍(chán qiāng):古代兵器,這裡比喻戰亂或混亂。

繙譯

你的文才高超如同淩雲,曾在朝廷中奏賦,春風得意地步入建章宮。 你在兩個地方施政,如同甘棠樹下的仁政,讓人感動落淚;在三司中,你的筆下獨含香氣,文筆優美。 你趨朝時不謁見權貴牛仙客,卻以薛許昌般的賢能歷試。 如今法律的束縛已空,戰亂緊急,我詢問你,有何計策能平息這混亂?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鄭龍興的文才和政勣,通過對比歷史人物牛仙客和薛許昌,突出了鄭龍興的賢能和正直。詩中“淩雲奏賦”、“甘棠人墮淚”、“丹筆獨含香”等詞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鄭龍興的形象和成就。末句“貫索已空烽火急,問公何計落欃槍”則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憂慮和對鄭龍興的期待,希望他能提出解決戰亂的良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賢臣的敬仰和對和平的渴望。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