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生太史以竹下新詩便面見貽次來韻賦謝並貽歐嘉可

· 張萱
何來天外奏雲和,更憶花前捲白波。 竹醉可隨人共醉,鳥歌常喜客同歌。 鳳已覽輝猶蔚跂,牛曾礪角莫摩挲。 西園亦有此君在,不見王奠可若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奏雲和:比喻美妙的音樂。
  • 捲白波:形容飲酒時的豪放。
  • 竹醉:指竹子因雨露而顯得更加翠綠,如同醉酒一般。
  • 鳳已覽輝:比喻美好的事物已經被人欣賞。
  • 蔚跂:形容事物的美好和盛大。
  • 牛曾礪角:比喻經過磨練和挑戰。
  • 摩挲:輕輕地撫摸。
  • 王奠:可能指某個具體的人物,但此處不詳。

翻譯

何處傳來天外的美妙音樂,更讓我想起花前飲酒的豪放場景。 竹子因雨露而顯得更加翠綠,如同醉酒一般,鳥兒的歌聲總是歡喜地與客人同唱。 美好的事物已經被人欣賞,盛大的景象依舊,經歷過磨練和挑戰,卻不需要輕輕撫摸來安慰。 西園也有這樣的美景存在,只是不見了那位名叫王奠的人,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音樂、飲酒、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對過往經歷的回憶。詩中「奏雲和」與「捲白波」形成對比,前者表現音樂之美,後者則描繪飲酒之樂。後句以竹子和鳥兒爲媒介,表達了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結尾處提到「王奠」,雖不詳其人,卻增添了一絲懷舊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時光的懷念。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