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閒行逢李編校謂嘗共蒱戲於長安酒家殊惘然也

· 陳杰
萬人如海長安市,歌酒相逢底處樓。 容有門間曾半面,可堪塵際重回頭。 我非賣藥伯休那,君豈呼盧彥道不。 歸過舊題梅柳處,寄聲爲謝少年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口:今江蘇鎮江。
  • 閒行:閒逛,漫步。
  • 李編校: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蒱戲:古代的一種賭博遊戲。
  • 長安酒家:指在長安(古都,今西安)的酒館。
  • 底處:何處。
  • 門間:門縫間,指偶然的相見。
  • 半面:指短暫的相見。
  • 可堪:怎能忍受。
  • 塵際:塵世之間。
  • 賣藥伯休:指古代傳說中的仙人伯休,賣藥爲生。
  • 呼盧:古代賭博時呼叫勝負的聲音。
  • 彥道:人名,可能是詩人的另一位朋友。
  • 歸過:歸來經過。
  • 舊題梅柳:指過去題詩的地方,梅柳可能指具體的地點或景物。
  • 寄聲:傳遞消息或問候。
  • 少年遊:年輕時的遊歷或往事。

翻譯

在人海茫茫的長安市中,歌酒相逢,不知是在哪座樓上。 曾經在門縫間偶然見過一面,如今在塵世中再次回首,怎能忍受。 我不是那位賣藥的仙人伯休,你也不是那位呼盧的彥道。 歸來時經過過去題詩的梅柳之處,寄去一聲問候,爲了感謝那些年輕時的遊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京口閒逛時偶遇舊友李編校的情景,回憶起曾在長安酒家共度的時光。詩中流露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的不同,詩人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友情的珍視。詩的結尾,詩人寄語舊地,表達了對年輕時遊歷的懷念和對友人的問候,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陳杰

洪州豐城(今屬江西)人,字燾父。宋理宗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年)進士,授贛州簿。歷知江陵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兼制置司參謀。據集中詩篇,知其還做過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隱居東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四卷。清同治《豐城縣誌·卷十六》有傳。 陳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本(簡稱豫章本)、殘本《永樂大典》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