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 嫩綠重重看得成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欄幽檻小紅英。酴醿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 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淺酒片時清。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
拼音

這是一首歌詠春天的詞,但不是一般對春天的贊歌,詞人在歌詠陽春煙景的同時,還流露出了作客他鄉的飄零之感,在較深層次上,還含有對靑春老去的喟嘆春老去的喟嘆。 上闋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韻的七言絶句,不僅平仄相合,後兩句的對仗也極爲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寫的絶句《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見《宋詩選》中范成大簡介)。這首《鷓鴣天》的上闋,就很象是《田園雜興》中的絶句,也帶有意境深刻,不重詞采,自然活潑,清新明快的特點。不同的是,這首詞的上闋捨棄了作者在《田園雜興》中融風景畫與風俗畫於一體的筆法,而側重於描繪庭園中的自然風光,成爲獨具特色的一幅風景畫。 旣然是畫,就必然要敷色構圖。起句「嫩綠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綠」爲全畫敷下了基本色調 。它可以增強春天的意象 ,喚醒讀者對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葉重重疊疊,已有綠漸成陰的感覺。「看得成」(「得」一作「漸」 ),即指此而言。當然衹有這第一句,還不成其爲畫,因爲它衹不過塗了底色而記。當第二句「曲闌幽檻小紅英」出現時,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這一句,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構成了整箇風景畫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鮮明映襯;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層次感 。「曲闌幽檻」,把畫面展開,打破「嫩綠」的單調,增添了曲折回環、花木幽深的立體感 。「小紅英」三字極端重要。這三箇字,不僅增強色彩的對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 ,照亮了畫面的每箇角落。畫面,變活了;春天的氣氛變濃了。正可謂「一字妥貼,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詞中有「大」的作用 。王安石《詠石榴花》詩有「濃綠萬枝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 。」句,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詩所説。 「酴醿架上蜂兒鬧 ,楊柳行間燕子輕」,是對仗工整的兩句,它把讀者的注意力從「嫩綠」、「紅英」之中引開,放在蜂鬧燕忙的熱鬧場景。如果説,一、二句兩句是靜止的畫面,那麽,有了三、四兩句,整个畫面就動靜結合「酴醿 」,又作「荼䕷」,俗稱「佛兒草」,落葉灌木 。「蜂兒鬧,説明荼䕷已臨開花季節,春色將盡 ,蜜蜂兒爭搶著來采新蜜。「楊柳行間燕子輕」極富動感。「蜂兒鬧」,是點上的特寫;「燕子輕」,是綫上的追蹤。説明燕子在成行的楊柳間飛來飛去,忙於捕食 ,哺育乳燕,上闋四句,有畫面,有構圖,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風景畫。毫無疑問,詞人對這一畫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審美情趣與創作思維 。但是,盛時不再,好景不長。春天已經結束,詞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傷春而自傷之情呢? 下闋,筆鋒一轉,開始抒寫傷春自傷之情。換頭用了兩箇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變化。「春婉娩」,春日天氣温暖然而也近春暮,這是從春天本身講起的;而「客飄零」,是從詞人主體上講的。由於長年作客在外 ,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悶,而花事漸闌、萍蹤無定,則又歡娛少而愁思多了。爲了消除傷春自傷之情 ,詞人面對「殘花」,藉酒澆愁,時間已經很久 ,故曰「殘酒」。醉中或可忘記作客他鄉,但醉意過後 ,憂愁還是無法排遣。「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面對此情此景詞人感到無可奈何,衹好又繼續飲酒,企盼著在醉夢之中,打發掉這惱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卻傷春之情與飄零之感。 「送了斜陽月又生」,結尾以日落月昇、寫時間流逝,春色難畱,將寫景、敍事、抒情融爲一體。 本篇雖寫傷春自傷之情,抒發客居飄零之感,但有情景交融的畫面,有沉著豁達的性情,讀起來仍使人感到清新明快 ,與一般傷春之作不同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説 :「石湖詞音節最婉轉,讀稼軒詞後讀石湖詞,令人心平氣和 。」這首詞,正體現了這一特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酴醾”,花名。

繙譯

層層曡曡的嫩綠十分惹人喜愛最終得以形成,曲折的欄杆和幽深的門檻邊點綴著小紅花。酴醿花的架子上蜜蜂在喧閙,楊柳樹的行列間燕子輕快地飛翔。 春天柔和溫婉地過去,羈旅在外的人四処飄零。對著殘花淺酌酒能享受片刻的清閑。暫且先飲一盃酒來莫問明天的事,送走了斜陽明月又陞起來了。

賞析

這首詞上片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嫩綠與小紅英相互映襯,蜜蜂在酴醿架上熱閙,燕子在楊柳間輕盈飛舞。下片則由景轉情,寫春的溫婉和人的飄零,以殘花與淺酒營造出一種淡淡的惆悵。“一盃且買明朝事”顯示出一種暫且逃避現實的情緒,“送了斜陽月又生”則增添了一種時光流逝的無奈感。全詞意境清新而又略帶憂傷,表達了詞人對時光與身世的感慨。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20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