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別
柳絮飛時與君別,南樓把酒看明月。
月似當年離別時,柳絮如君何處飛。
千書百書要相就,思君不見令人瘦。
念君情意只如初,顧我形骸已非舊。
朝來有信渡黃河,雁足系書多網羅。
城南城北芳草多,月明如此奈愁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 相就:湊近、靠近,這裏指相聚 。**
- ** 形骸:人的軀體。**
- ** 雁足系書:指大雁傳遞書信。傳說蘇武被匈奴扣留,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蘇武已死。 但漢使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隻雁足上繫着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再也無法詭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後以「雁足系書」指大雁傳遞書信 。**
翻譯
柳絮飄飛的時候我和你告別,在南樓之上我們一同舉杯對飲,擡頭仰望明月。如今月亮恰似當年我們離別之時,那飄飛的柳絮就如同你不知飛向了何處。我寫了無數封信盼望着能和你相聚,思念着你卻又見不到你,讓我日益消瘦。我心中想念你的情意始終如當初一般濃烈,只是看一看我自己,容貌和身形都已經和過去不再一樣。早晨收到你將渡河而來的消息,無奈大雁傳書常常會遭遇諸多阻礙。城南城北處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明月如此皎潔美好,可我面對這樣美好的景象,卻依然被愁緒籠罩,不知如何是好。
賞析
這首《憶別》是詩人張載表達對友人深切思念之作。開篇「柳絮飛時與君別,南樓把酒看明月」以柳絮紛飛的離別場景引入,兼以把酒對月的畫面,奠定了全詩的惆悵基調。 通過「月似當年離別時,柳絮如君何處飛」,將今月與當年離別之月相勾連,把飄飛的柳絮比作行蹤不定的友人,生動地表達出對友人去向的牽掛。 「千書百書要相就,思君不見令人瘦」直白地傾訴想念相聚卻不能得的痛苦; 「念君情意只如初,顧我形骸已非舊」在今昔對比中,凸顯了時光流逝,思念的情意未改但人卻已變化的感慨。「朝來有信渡黃河,雁足系書多網羅」寫出在雖有友人將回的消息卻歷經波折的無奈。 結尾「城南城北芳草多,月明如此奈愁何」以景結情,描繪出城南城北芳草繁茂、明月皎潔的美景,可置身其中的詩人卻只能在愁緒中徘徊,將思念友人的愁緒推向更深層次,餘味悠長。整首詩情感真摯,情景交融,生動地展現了思念之苦的全過程,讓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