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直講得潤州通判周仲章鹹豉遺一小瓶

金山寺僧作鹹豉,南徐別乘馬不肥。 大梁貴人與年少,紅泥罌盎鳥歸飛。 我今老病寡肉食,廣文先生分遺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裴直講:指裴煜,當時在國子監擔任直講一職。「直講」是官名,爲國子監中協助博士授課的學官 。
  • 潤州通判:潤州在今江蘇鎮江一帶,通判是州府副長官。
  • 周仲章:人名,任潤州通判。
  • 鹹豉(chǐ):一種用鹽醃製發酵的豆製品。
  • 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金山上。
  •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即今江蘇鎮江,這裏指代潤州 。 別乘:別稱通判。因通判爲州郡副長官,不與知州同車,分乘一車,故名。
  • 大梁:今河南開封,北宋的都城。
  • 紅泥罌(yīng)盎:紅泥燒製的小罐子。「罌」是一種小口大腹的容器;「盎」也是腹大口小的盆盂類容器。
  • 廣文先生:指裴直講。唐杜甫稱鄭虔爲廣文先生,後世用來泛指清苦閒散的儒學教官。因爲裴直講任國子監直講,職司教學,清苦閒散,故以廣文先生稱之。
  • 分遺(wèi):分送,贈送。「遺」在這裏是贈送的意思。

翻譯

金山寺的僧人制作了鹹豉,潤州的通判坐着不肥壯的馬(來任職) 。開封城裏的達官貴人和年輕人(或許沒見過),而那裝鹹豉的紅泥小罐就像鳥兒飛來了(來到我身邊) 。如今我年老多病,很少吃肉食,廣文先生(裴直講)分送這一小罐鹹豉給我。

賞析

這首詩語言質樸平實。開篇點出鹹豉的來源是金山寺僧所制,以及送達者周仲章身爲通判的身份 。「南徐別乘馬不肥」,形象又略帶調侃地描繪出作爲地方官員的清簡。中間「大梁貴人與年少,紅泥罌盎鳥歸飛」,以對比手法,一邊是大梁城中貴人們可能對這鹹豉的陌生,另一邊裝着鹹豉的紅泥小罐如同鳥兒般來到作者身旁,增添了畫面感和動態美。最後「我今老病寡肉食,廣文先生分遺微」,直白地表明詩人自身處境,並表達對朋友送來這份小小鹹豉的感激,雖是日常瑣事,卻充滿人間溫情與生活情趣,展現出詩人對於身邊平凡事物、點滴友情的珍視 。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