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司勳奉使

授命出絕域,北至單于庭。 駝鳴沙磧遙,馬倦朔雪零。 幽州古道上,胡笳應夜聽。 嘗聞昔時語,南看北辰星。 使回儻可記,乃得驗天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授命:接受使命。
  • 絕域:極遠的地域。
  • 單于庭:匈奴人首領單于居住的地方,這裏泛指北方少數民族君主居住之處。單(chán)於
  • 沙磧(qì):沙石地,沙漠。
  • 朔雪:北方的雪。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聲調哀怨。
  • 北辰星:即北極星。
  • (tǎng):倘若。

翻譯

接受使命出使到遙遠荒僻之地,一路向北直到北方民族君主的王庭。駱駝的叫聲從遙遠的沙漠傳來,馬兒在北方紛紛揚揚的飄雪中疲憊不堪。在幽州古老的道路上,夜裏應該能聽到那哀怨的胡笳聲。曾經聽聞過往的話語,在北方要向南去看北極星。等你出使回來倘若能夠記錄下所見所聞,就能驗證天地的形狀和風貌了 。

賞析

這首詩開篇點明友人劉司勳身負使命前往極遠的北方少數民族地區,「授命出絕域,北至單于庭 」給人一種使命感強烈且路途遙遠艱辛的感覺。「駝鳴沙磧遙,馬倦朔雪零」通過描寫駱駝的鳴叫來自遙遠的沙漠,馬在北方風雪中疲憊,以景襯情,生動地表現出路途的漫長、環境的惡劣,讓人感受到出使旅程的艱難困苦。「幽州古道上,胡笳應夜聽」營造出一種孤寂且帶有淒涼的氛圍,在古老的道路上,夜晚聽聞胡笳之聲,更顯旅途的孤寂與哀愁。「嘗聞昔時語,南看北辰星」兩句別有深意,體現出在北方對南方家鄉的思念之情 。最後「使回儻可記,乃得驗天形」,表達了對友人歸來後能將出使經歷記錄下來,讓衆人能驗證天地形狀的期待,也從側面反映出此次出使的重要意義。整首詩語言質樸卻情感真摯,通過對出使旅途的描寫,傳達出對友人遠行的擔憂與牽掛,以及對其使命的關注。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