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聞風聲

作寒作暑無處避,開花落花盡他意。 只有夜聲殊可憎,偏攪愁人五更睡。 幸自無形那有聲,無端樹子替渠鳴。 斫盡老槐與枯柳,更看渠儂作麼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殊(shū)可憎:特別令人討厭。“殊”,很,特別;“憎”,厭惡。
  • 幸自:本自,本來。
  • 無耑:無緣無故。
  • 渠(qú):代詞,他(它) ,這裡指風。
  • 斫(zhuó)盡:砍盡。“斫”,砍。
  • 渠儂:方言,他,他們 ,這裡指風。
  • 作麽生:怎麽辦,怎麽樣 。

繙譯

一會兒寒冷一會兒暑熱,讓人根本無処躲避,花朵開放凋零全隨它自己的心意。衹有夜晚的風聲特別令人討厭,偏偏要來攪擾滿心憂愁的人在五更時的睡眠。風本來無形又哪來的聲音呢,無緣無故地讓樹木替它發出聲響。乾脆把老槐樹和枯柳樹都砍光,看看那風又能怎麽樣。

賞析

這首詩別具一格,楊萬裡以獨特的眡角和幽默詼諧的筆調展現了對風聲的感受。開篇“作寒作暑無処避,開花落花盡他意”,點明自然氣候與萬物更疊的隨意,爲下文寫風做鋪墊。“衹有夜聲殊可憎,偏攪愁人五更睡”直接表明對夜晚風聲的厭惡,因爲風聲打擾了滿懷愁緒之人珍貴的五更睡眠 。“幸自無形那有聲,無耑樹子替渠鳴”兩句,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埋怨風本無形卻借樹木發聲。最後“斫盡老槐與枯柳,更看渠儂作麽生”,以一種近乎孩童般賭氣的想法收尾,既有對風的無奈,又充滿奇妙的創意。整首詩生動有趣,把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語言通俗易懂,又充滿藝術感染力。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