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咏诗

杨柳乱如丝,绮罗不自持。 春草黄复绿,客心伤此时。 青苔已结洧,碧水复盈淇。 日华照赵瑟,风色动燕姬。 襟前万行泪,故是一相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綺羅:有花紋的絲織品,這裏借指穿着綺羅的女子,形容女子姿態。
  • 客心:遊子的心,此處指詩人自己的心情 。
  • 洧(wěi):古水名,源出今河南登封縣東陽城山,自長葛縣以下,故道原經鄢陵、扶溝兩縣南,至西華縣西入潁水。**
  • :水名,淇水,在今河南北部。**
  • 日華:太陽的光華。**
  • 趙瑟:古代趙國的一種絃樂器,此處泛指樂器。
  • 風色:風光、景色。
  • 燕姬:泛指北方的美女。
  • 故是:依舊是。

翻譯

楊柳的枝條紛亂如絲,身着綺羅的女子情思搖曳不能自持。春天的草兒先是枯黃而後又變得翠綠,在這樣的時節裏,遊子的內心不禁傷痛。青苔已然在洧水岸邊凝結,淇水又滿滿盈盈。太陽的光華照耀着那彈奏的趙瑟,美好的風光撩動着北方美女的心絃。我襟前落下行行淚水,這一切依舊是因爲那無盡的相思啊。

賞析

這首詩圍繞春天之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愁思與相思之情。開篇「楊柳亂如絲,綺羅不自持」通過楊柳紛亂之態,巧妙地映襯出女子內心的煩亂,奠定了全詩相思愁緒的基調。「春草黃復綠,客心傷此時」,春草的變化,勾起異鄉遊子的傷感,以自然景象的變遷抒發內心孤獨與惆悵。

「青苔已結洧,碧水復盈淇」描繪了洧水和淇水周邊的景色,自然而清新,使畫面感十足。「日華照趙瑟,風色動燕姬」場景轉入與佳人有關的生活細節,渲染出一種優雅又帶着風情的氛圍,但這美好中似乎也蘊含着寂寞。

最後「襟前萬行淚,故是一相思」直白地抒發了全詩的主題——相思,詩人心中積攢的情感如決堤的江水,化作萬行淚水,將濃濃的相思愁苦之情推向了高潮 。整首詩情景交融,以景襯情,語言優美且細膩地表達了複雜的心情,自然流暢又韻味悠長 。

沈約

沈約

南朝梁吳興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學家、文學家。。沈璞子。幼遭家難,流寓孤貧,篤志好學,博通羣籍,善屬文。仕宋,爲安西外兵參軍。齊時,累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與蕭衍、謝朓等同在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入樑,擁立蕭衍(梁武帝)有功,爲尚書僕射,遷尚書令,轉左光祿大夫。歷仕三代,自負高才,昧於榮利,頗累清談。後觸怒武帝,受譴,憂懼而卒。諡隱。擅詩賦,與謝朓等創“永明體”詩。提出“聲韻八病”之說,有《宋書》,《齊記》、《樑武記》等,均佚。明人輯有《沈隱侯集》。 ► 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