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 · 卷一 · 不陳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昔者,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師,人不幹令,刑無可施,可謂善師者不陳。若禹伐有苗,舜舞幹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陳者不戰。若齊桓南服強楚,北服山戎,可謂善戰者不敗。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
拼音

譯文

古代善於治理國家懂得治國規律的君主是不依賴軍隊這種國家機器的,具有軍事才能善於用兵的將帥也不以戰爭,擺開交戰的陣勢爲最終目標,善於佈陣的將帥根本不用向對方發起攻擊就能獲勝,不以兵戎相見爲樂事,善於指揮戰鬥的人則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善於總結失敗教訓的將帥則不會被敵方所消滅。英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主要是讓老百姓生活安定,勤於工作,人們安居樂業,不發生任何不愉快的糾紛,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善理者不師也”的意思。上古時代,舜修刑典,還讓大臣皋陶作了掌理刑法的官員,可是老百姓無人冒犯法令,因此也就不用對任何人施加刑法,這就是“善師者不陳”的意思。大禹征伐的苗族,只派舜手持舞蹈用的幹盾、羽扇就征服了有苗族人,這就是“善陳者不戰”的意思。齊桓公在南討楚國,北伐山戎的過程中,英勇善戰,所向無敵,這就是“善戰者不敗”的意思。楚昭王時楚國受到吳國的侵犯,楚昭王立刻逃到秦國求救,後事又返回了秦國,這就是“善敗者不亡”的意思。
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逝世。成都、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