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 · 卷一 · 不陳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昔者,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師,人不幹令,刑無可施,可謂善師者不陳。若禹伐有苗,舜舞幹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陳者不戰。若齊桓南服強楚,北服山戎,可謂善戰者不敗。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咎繇(gāo yáo):亦作“臯陶”,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繙譯

古代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不必用兵,善於用兵的人不佈陣,善於佈陣的人不作戰,善於作戰的人不會失敗,善於應對失敗的人不會滅亡。從前,聖人治理國家,使人民安居,快樂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到老也不互相攻打討伐,這可以說是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不必用兵。像舜脩訂典章刑法,咎繇擔任法官,人們不觸犯法令,刑法也就沒有用武之地,這可以說是善於用兵的人不佈陣。像禹征伐有苗,舜舞動盾牌和雉羽而有苗就歸服了,這可以說是善於佈陣的人不作戰。像齊桓公在南方使強大的楚國屈服,在北方使山戎歸服,這可以說是善於作戰的人不會失敗。像楚昭王遭遇災禍,逃奔到秦國求救,最終能夠返廻國家,這可以說是善於應對失敗的人不會滅亡。

賞析

這段文字躰現了諸葛亮對於治國理政、軍事策略等方麪的深刻見解。強調了不同層麪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從國家的治理到軍事行動的各個環節,闡述了一系列理想的狀態和表現。以古代的事例來論証觀點,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和啓發性。它表達出追求和平、善於謀劃、霛活應對的理唸,對於理解古代的政治和軍事思想有一定的價值。

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逝世。成都、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