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 · 卷二 · 察情
夫兵起而靜者,恃其險也;迫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衆樹動者,車來也;塵土卑而廣者,徒來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半進而半退者,誘也;杖而行者,飢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幣重而言甘者,誘也。
拼音
譯文
將帥領兵打仗需要根據一些現象判斷敵人的真實情況。如果敵人在與我軍爭戰時按兵不動,一定是憑藉了險要的地勢;如果敵人不斷地向我軍挑戰,一定是想引誘我軍首先出擊;看到樹木無風而動,一定是敵人的戰車悄悄駛來;看到塵土低飛而且範圍很廣,肯定是敵人的步兵正在進襲途中;當敵人言辭強硬而且做出向我軍進攻的樣子時,一定是在準備撤退;當敵人忽而前進,忽而後退時,就是在引誘我軍進擊;發現敵軍扶仗而行、萎靡不振,敵人肯定已經飢餓難忍;發覺敵人對有利的時機不加以利用,則敵人肯定已相當疲勞,無力再進;飛鳥在敵軍的陣地羣集棲飛,則表示敵軍陣營已開始空虛;夜間聽到敵軍陣地喧譁吵鬧的聲音,則表示敵人內部對戰爭十分恐懼害怕;敵人的軍隊渙散,混亂不堪,是因爲敵軍主將正失去應有的威勢;敵軍的旗幟混雜紛亂,表示敵軍內部已經大亂;敵軍的將、官不斷地發怒,則表示戰爭形勢的發展使他們感到無可奈何,敵人對取勝已失去信心;敵軍獎賞過頻,刑罰過繁,表示敵軍主帥已無力扭轉自己內部的混亂和士兵不服從將帥命令的局面;當敵人派遣使者低聲下氣地來求敵時,則表示敵軍想停戰;如果敵人送來貴重的物品,說盡甜言蜜語,則表示敵軍想私下講和。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逝世。成都、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 61篇诗文
諸葛亮的其他作品
- 《 將苑 · 卷二 · 假權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一 · 智用 》 —— [ 三國 ] 諸葛亮
- 《 鳳翔軒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二 · 整師 》 —— [ 三國 ] 諸葛亮
- 《 誡子書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一 · 出師 》 —— [ 三國 ] 諸葛亮
- 《 論交 》 —— [ 三國 ] 諸葛亮
- 《 將苑 · 卷二 · 東夷 》 —— [ 三國 ]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