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湖抵湖口
破曉夢未穩,喧枕機輪聲。
扶牀視窗罅,濤瀾浩縱橫。
趺坐千呼吸,默默數水程。
俄頃出岸樹,青蒼曳微晴。
霄雲爛組綺,下翼扁舟輕。
大孤懸在眼,石鐘對崢嶸。
烽燧氣不散,叢雁繞哀鳴。
負嵎亦奚爲,但博啼婦嬰。
喋血百里間,井閭燒榛荆。
我過攬形便,笑成豎子名。
亘古積一鬨,快殉蠻觸爭。
蛟鯨伏相噬,雪浪淘豪英。
五老蹲寥廓,聞世有餘情。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