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子昔參江上僚,前功如日鬢蕭蕭。
莫輕小縣深谷裏,續絲運軫琴方調。
薄冰未隨野梅結,和風已催山杏發。
廋文露巧衆術同,一心之純天與通。
每攜瘦竹身長隱,忽引文藤令頗嚴。
聞道將軍如郤縠,不妨幕府有陶潛。
江當闊處水新漲,春到極頭花倍添。
未有羽書吟自好,全提白下入詩奩。
許子家住松山邊,門開路闢登山巔。
千年茂樹不改葉,百尺甘井常流泉。
堂中悄然人境絕,時有剝啄延臞仙。
天下之山皆若此,舍而外求徒喪已。
卑能蘊高而爲謙,高能生明是爲賁。
芒鞋價長今安之,撰屨欠伸吾老矣
外補何多隻近州,卻於中禁勝淹留。
晚參國論非無樂,苦說時難更有愁。
天下知心古來少,人間此夢覺應休。
自嗟不識鄞江路,清淚因公寄海流。
彼友蔡氏子,任也堪將相。
唯儔亦異材,朗立萬人上。
吾嘗扣其微,事詣理亦暢。
雨露待堅成,風波豈凋喪。
醯雞發淺覆,鹽虎背新樣。
侵尋墮老醜,闒茸屢監當。
繁霜生野色,行李正悽愴。
恐子復未平,因書寄
傍水人家柳十餘,靠山亭子菊千株。
竹雞露啄堪幽伴,蘆菔風乾待歲除。
與僕抱樵趨絕澗,隨僧尋磬禮精廬。
不知身外誰爲主,更覺求名計轉疏。
頗聾早謝葛亮闢,少吃善著揚雄書。
籬風索索苦瓠晚,山雨重重甘菊疏。
今人相輕多匿笑,古人自許堪同調。
咀芹嚼藻泮有宮,先生手提終化龍。
幽人眇何在,髙閣鎖重闗。
梅冷橋邊月,菊殘籬外山。
可憐清絶地,長憶笑談間。
寂寞私鹽港,漁樵自往還。
平生王孫忌太康,承家孝友更溫良。
鴻冥鵠舉須言命,桂死蘭摧不斷香。
古有失時堪恨惜,今從虧處取酬償。
佳城況遇朱公子,大旆高牙屬令郎。
蒼崔有頂我爲廬,日君月妃霍下趨。
梳風洗雨耳自醒,玉帝詔許擔宸居。
周公仲尼在左右,勘點六籍開凡愚。
曾經秦禍多散闕,鄭箋毛傳悲紛如。
精神感通若親授,損益殷夏還其初。
憶君低迴校天祿,高論自遣陳言鋤
舍南巷北水同流,稻菽參差各自謀。
不料多材能轉物,更憐無地與伸頭。
蛛絲委架詩書慍,鷺羽空陂菡萏愁。
好在夜深明月滿,人間地下兩悠悠。
袞袞入蜀者,借公兄弟名。
每求歸載滿,預屏去橐傾。
鴳飛雖地控,龍臥常天升。
惜哉坐時運,久鬱時士情。
文章何崛奇,冬雷夏增冰。
德業又宏濟,雉登應牛鳴。
已著鼎飪利,不共水火爭。
我窮未得死,破釜鬥
臘盡凍初合,風花江欲平。
急從髙處賞,已向嵗前情。
莫與鬢爭白,試將身比清。
樓頭接逺岫,歴歴正分明。
琅琊初址未完牢,猶倚虛名用我曹。
自可全將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艱危未肯當時共,誕逸空傳後代高。
還有遠孫留墓側,繞亭寒葉夜騷騷。
天台雁蕩車接軫,青田又促半潮近。
冠巖帶壑無俗情,秋幹春荑競時盡。
老窮望絕華軒過,其誰幽尋穿薜蘿。
更抽奇筆向雲射,破的疊中千鴐鵝。
古今文人不多出,元祐惟四建安七。
性與天道亦得聞,伊洛尋源未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