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 · 論脈 · 十六 [三國] 無名氏

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爲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 然:是其病,有內外證。 其病爲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

難經 · 論脈 · 十七難 [三國] 無名氏

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可盡知也。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

難經 · 論脈 · 十八難 [三國] 無名氏

曰:脈有三部,部有四經,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爲上下部,何謂也? 然:手太陰、陽明金也,足少陰、太陽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 足厥陰、少陽木也,生手太陽、少陰火,火炎上行

難經 · 論脈 · 十九難 [三國] 無名氏

曰:經言脈有逆順,男女有恆(常)。而反者,何謂也? 然:男子生於寅,寅爲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爲金,陰也。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恆弱,女子尺脈恆盛,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

難經 · 論脈 · 二十難 [三國] 無名氏

曰:經言脈有伏匿。伏匿於何髒而言伏匿耶?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爲陽乘陰也,雖陽脈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爲陰乘陽也,雖陽脈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

難經 · 論脈 · 二十二難 [三國] 無名氏

曰: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輒)變爲二病者,何也? 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爲是動;邪在血,血爲所生病。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者,爲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爲血後

難經 · 論經絡 · 二十三難 [三國] 無名氏

曰:手足三陰三陽,脈之度數,可曉以不? 然: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難經 · 論經絡 · 二十四難 [三國] 無名氏

曰:手足三陰三陽氣已絕,何以爲候?可知其吉凶不? 然: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於骨髓。故骨髓不濡,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發無潤澤;無潤澤者,骨先

難經 · 論經絡 · 二十五難 [三國] 無名氏

曰:有十二經,五臟六腑十一耳,其一經者,何等經也? 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心主與三焦爲表裏,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難經 · 論經絡 · 二十六難 [三國] 無名氏

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 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蹺之絡也。陰絡者,陰蹺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難經 · 論經絡 · 二十七難 [三國] 無名氏

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 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衝,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

黃庭經(法帖版) [三國] 無名氏

上有黃庭,下有關元,前有幽闕,後有命門,噓吸廬外,出入丹田。審能行之可長存,黃庭中人衣朱衣,關門壯龠蓋兩扉,幽闕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氣微,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橫下三雨神所

難經 · 論經絡 · 二十八難 [三國] 無名氏

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繼也? 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裏,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夾

難經 · 論經絡 · 二十九難 [三國] 無名氏

曰:奇經之爲病,何如? 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陽維爲病苦寒熱,陰維爲病若心痛。 陰蹺爲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爲病,陰緩而陽急。 衝之爲病,逆氣而裏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