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 · 第十八回 ·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 [明] 羅貫中 卻說賈詡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將計就計而行,乃謂張繡曰:“某在城上見曹操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爲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
三國演義 · 第十九回 ·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明] 羅貫中 卻說高順引張遼擊關公寨,呂布自擊張飛寨,關、張各出迎戰,玄德引兵兩路接應。呂布分軍從背後殺來,關、張兩軍皆潰,玄德引數十騎奔回沛城。呂布趕來,玄德急喚城上軍士放下吊橋。呂布隨後也到。城上欲待放箭,又恐
三國演義 · 第二十回 ·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明] 羅貫中 話說曹操舉劍欲殺張遼,玄德攀住臂膊,雲長跪於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操擲劍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乃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
三國演義 · 第二十一回 ·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明] 羅貫中 卻說董承等問馬騰曰:“公欲用何人?”馬騰曰:“見有豫州牧劉玄德在此,何不求之?”承曰:“此人雖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騰曰:“吾觀前日圍場之中,曹操迎受衆賀之時,雲長在玄德背後,挺刀欲殺
三國演義 · 第二十二回 ·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明] 羅貫中 卻說陳登獻計於玄德曰:“曹操所懼者袁紹。紹虎踞冀、青、幽、並諸郡,帶甲百萬,文官武將極多,今何不寫書遣人到彼求救?”玄德曰:“紹向與我未通往來,今又新破其弟,安肯相助?”登曰:“此間有一人與袁紹三世通
三國演義 · 第二十三回 ·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明] 羅貫中 卻說曹操欲斬劉岱、王忠。孔融諫曰:“二人本非劉備敵手,若斬之,恐失將士之心。”操乃免其死,黜罷爵祿。欲自起兵伐玄德。孔融曰:“方今隆冬盛寒,未可動兵,待來春未爲晚也。可先使人招安張繡、劉表,然後再圖徐
三國演義 · 第二十四回 ·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明] 羅貫中 卻說曹操見了衣帶詔,與衆謀士商議,欲廢卻獻帝,更擇有德者立之。程昱諫曰:“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號令天下者,以奉漢家名號故也,今諸侯未平,遽行廢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操乃止。只將董承等五人,並其全家老小
三國演義 · 第二十五回 ·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明] 羅貫中 卻說程昱獻計曰:“雲長有萬人之敵,非智謀不能取之。今可即差劉備手下投降之兵,入下邳,見關公,只說是逃回的,伏於城中爲內應;卻引關公出戰,詐敗佯輸,誘入他處,以精兵截其歸路,然後說之可也。”操聽其謀,即
三國演義 · 第二十六回 ·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明] 羅貫中 卻說袁紹欲斬玄德。玄德從容進曰:“明公只聽一面之詞,而絕向日之情耶?備自徐州失散,二弟雲長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豈赤面長鬚之人,即爲關某也?明公何不察之?”袁紹是個沒主張的人,聞玄德之言,責沮授曰
三國演義 · 第二十七回 ·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明] 羅貫中 卻說曹操部下諸將中,自張遼而外,只有徐晃與雲長交厚,其餘亦皆敬服;獨蔡陽不服關公,故今日聞其去,欲往追之。操曰:“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遂叱退蔡陽,不令去趕。程昱曰:“丞相待關
三國演義 · 第二十八回 ·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明] 羅貫中 卻說關公同孫乾保二嫂向汝南進發,不想夏侯惇領三百餘騎,從後追來。孫乾保車仗前行。關公回身勒馬按刀問曰:“汝來趕我,有失丞相大度。”夏侯惇曰:“丞相無明文傳報,汝於路殺人,又斬吾部將,無禮太甚!我特來擒
三國演義 · 第二十九回 ·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明] 羅貫中 卻說孫策自霸江東,兵精糧足。建安四年,襲取廬江,敗劉勳,使虞翻馳檄豫章,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自此聲勢大振,乃遣張紘往許昌上表獻捷。曹操知孫策強盛,嘆曰:“獅兒難與爭鋒也!”遂以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
三國演義 · 第三十回 ·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明] 羅貫中 卻說袁紹興兵,望官渡進發。夏侯惇發書告急。曹操起軍七萬,前往迎敵,留荀彧守許都。紹兵臨發,田豐從獄中上書諫曰:“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利。”逢紀譖曰:“主公興仁義之師,田豐何得出此不
三國演義 · 第三十一回 ·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明] 羅貫中 卻說曹操乘袁紹之敗,整頓軍馬,迤邐追襲。袁紹幅巾單衣,引八百餘騎,奔至黎陽北岸,大將蔣義渠出寨迎接。紹以前事訴與義渠。義渠乃招諭離散之衆,衆聞紹在,又皆蟻聚。軍勢復振,議還冀州。軍行之次,夜宿荒山。紹
三國演義 · 第三十二回 ·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明] 羅貫中 卻說袁尚自斬史渙之後,自負其勇,不待袁譚等兵至,自引兵數萬出黎陽,與曹軍前隊相迎。張遼當先出馬,袁尚挺槍來戰,不三合,架隔遮攔不住,大敗而走。張遼乘勢掩殺,袁尚不能主張,急急引軍奔回冀州。 袁紹聞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