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喧人世事何窮,燕坐深齋孰與同。
道義優遊言象外,利名分付是非中。
紅塵無路到真境,幽鳥有時啼晚風。
此意只應陶令會,北窗琴在七絃空。
縣弩曾陪竹馬迎,清風千里畏神明。
三朝史榮推循吏,九寺官班重正卿。
道氣養成髭轉黑,民情照盡法從輕。
異時歸去黃金闕,留得甘棠歲歲榮。
繁川靈鷲山,山頂駕老屋。
初從曲徑登,疊石盤巖腹。
景逐軒楹轉,雲煙炫遊目。
憶昔心上人,欲往怯洄洑。
前人漲白沙,環流作平陸。
昨夜暑雨暴,高低或成谷。
感物鑒江水,江水清可掬。
莫驚秋霜飛,能換髩
盤豆蒼珉刻舊吟,清風自可滌煩襟。
庭蘆邂逅開青眼,澤國歸投是素心。
鄉夢不知家遠近,世塗休問跡升沉。
陽春一曲一樽酒,遮莫秋聲四面砧。
十里喧闐錦繡川,鞦韆人健趁飛鳶。
花明柳暗丹青國,日薄雲濃水墨天。
遊女踐成芳草徑,畫船衝散碧溪煙。
武陵謾說桃源好,屈指如今幾百年。
大滌洞天玉爲室,真官典校長生籍。
青山九鎖閟仙源,老盡碧桃人不識。
祖龍求仙徒用力,駕海欲驅山下石。
神人倚柱不與行,留得巖前隱山迹。
過得重湖日已斜,相依漁艇宿蒹葭。
故園水面一千里,明月渡頭三四家。
客路漂流身似梗,世途紛冗事如麻。
卻欣歸去逢寒食,醉倒春風爛漫花。
燕集蓬山雨過涼,湖光何獨負知章。
萬家桃李春風國,兩郡旌旄晝錦鄉。
和樂豈煩鳴管磬,醺酣非止爲杯觴。
遙應大庾嶺頭去,南北枝間梅子黃。
華陽山裏千株檜,玉晨觀前一左紐。
虬枝龍榦向朝曦,勢與扶桑鬬長久。
亳州渦水太清宮,老子手植纔數九。
一檜正與此樹同,蒂固根深應不朽。
信知福地有靈木,栽種曾經上真手。
君不見龍從火裏出,虎向水中生,
姑射山中冰雪膚,造花憑仗箸頭酥。
生成自有神仙術,點化亦同天地爐。
全用陰功催氣候,不從凡土起根株。
頓教寒處萌春物,鄒律回陽得似無。
一盤花卉鬥工夫,孰謂真酥勝假酥。
白石萌芽生玉種,寒林枝幹守丹爐。
縷金滴粉休隨俗,剪綵黏膏近守株。
翻憶嶺頭梅帶雪,使歸曾得信音無。
天台有新閣,勝地近塔廟。
影浸碧琉璃,沿洄去山嶠。
蓮生污泥中,白日有明竅。
花實相表裏,光色互炳曜。
處空不染水,烈火豈其燎。
寶藏諸如來,端坐滿法要。
青目付上士,不待舉花笑。
芳香初洞達,宿病已
訃聞孰不淚盈巾,寶鑑雲亡社稷臣。
帝獵渭濱先得呂,神還崧嶽舊生申。
默調一氣歸元鼎,坐致羣倫入大鈞。
孤賤無能報知遇,文章曾許繼前人。
安肅書來倍痛傷,痛傷窮苦盛時亡。
三千蟬蛻人何處,十載龍山夢一場。
我愧動心非孟子,誰能鼓缶學蒙莊。
夜臺難寄登科信,淚滴春衫吊夕陽。
西軒一泓水,瑩凈碧琉璃。
天人舉目視,中有魚龍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