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遽寒姚黃恐成輕負輒賦二篇復以酴醾爲約 [宋] 許及之 閒中直指醉爲鄉,寒食扁舟竟渺茫。 可惜海棠隨雨過,猶憐粉蝶伴醒狂。 遊人靜後西山好,春事深來老圃忙。 未必煩公頻折簡,花時還是負姚黃。
王宣甫求崇齋扁榜仍索詩轉庵之作先成即次韻爲寄 [宋] 許及之 聖門教人亦多術,由也升堂未入室。 顏雖在寢猶仰高,火就水流隨燥溼。 但見終日不違愚,豈知庶幾介如石。 陶溪昨以崇名齋,欲予隸古詩記實。 今晨忽見轉庵作,名與詩高同起日。 崇齋少學用心苦,晚乃一掃科舉習
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遽寒姚黃恐成輕負輒賦二篇復以酴醾爲約 [宋] 許及之 連夕驚雷非惡聲,池塘閤閤幾蛙鳴。 春程尚有三之一,樂事那能四者並。 養得苔錢都滿砌,足爲花地藉殘英。 聞閒不惜衝泥過,架上酴醾玉已成。
次韻轉庵讀中興碑 [宋] 許及之 千秋金鏡唐元龜,苞桑鏡見龜灼知。 女主爲禍已雲慘,天寶之亂尤危疑。 九齡早悟綢繆詩,其奈哥奴基棼絲。 外人何得與家事,旋聞潛納河洲睢。 席誇祿兒李裴和,助桀爲虐幾乘危。 趣之使亂果爲誰,張巡廟哭祇涕垂
謝觀復長髯垂膝儼然山澤之癯棄去儒業從皇甫道士於廬阜餘見之三茅以所編老君實錄見贈賦此奉酬 [宋] 許及之 真是儒仙藪澤姿,長髯合住謝家池。 香爐峯下看雲坐,碧玉壺中倒景窺。 妙旨五千歸日用,纂言十萬見宗師。 故交幡起逃儒恨,不值青藜夜訪時。
次韻袁尚書同年巫山之什 [宋] 許及之 我本山澤之臞姿,出處相較黠與癡。 生當浙東巖壑地,閒覺壺中光景遲。 井蛙敢從海若語,雁蕩斷謂天下奇。 一從天柱想突兀,便覺屏嶂排參差。 盍歸乎來歸未得,今吾非故吾何之。 南官祝融常在望,北征太行長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