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蒲酒黃,香斟白玉斝。
當門艾為人,競渡船如馬。
阿母笑問兒,游蹤滿中夏。
幾年不在家,粽葉食一把。
席坐分雁序,雞豚兼魚蚱。
況逢六弟壽,豐神最瀟灑。
一飲三百杯,醉眸邈天下。
東堤白一帶,堤外湖一奩。
晴日山爭翠,翠滴湖光添。
漁船裹煙霧,搖搖如風帆。
荊關倘飛到,于此興不凡。
南望彌勒溝,北倚普陀岩。
詹尹不須卜,居在山之尖。
亭午日虐我,逃避青松間。
青松何颯颯,泉水何潺潺。
野老髮叢白,雲重笠頭偏。
問君幾甲子,老矣猶童顏。
右手屈左指,含笑一一言。
十三打豺狗,十四捉飛猿。
十五好任俠,頗殺負心人。
地震歷三次,大水家
紅衣小村女,鐮刀月一鉤。
春田刈青草,來往飯黃牛。
牽過南山矸,就飲西溪流。
陰陰十畝間,朱霞一片流。
忽聽村歌起,遙度碧山頭。
一唱再三和,尾聲低以柔。
荷風氣雙清,柳雨線半抽。
人人喜得所,今我複
荷花喜客泉,泉喜花亦喜。
客心喜更多,秧綠二十里。
前村雞犬聲,轉入桑陰裏。
暑雨滌煩襟,樓窗一氣清。
阿戎喜相語,語變古今聲。
聲在文字先,倉史得其精。
山川隔語氣,百派戰國秦。
何來沉與周,四聲苦分明。
造字北之聖,造韻南之英。
轅轍兩不合,隋宋傳陸丁。
卓卓廣韻書,部分二
朝上著書樓,遙指萊玉峰。
靈雨逐頑雲,深鎖山重重。
東漲平湖水,北失老林松。
松林日覿面,一旦羞相逢。
長株與短株,都在蒼莽中。
隱隱見山脊,一線撐青空。
樵夫大解事,野火燒山紅。
斜竄草深處,赤駒快
布穀三月聲,催我事南畝。
路人南壇前,又轉西寺後。
秧針細以綠,好風吹欲縐。
分秧水深淺,耘草堤左右。
農婦功何捷,纖纖勤素手。
有如畫棋局,經緯不一苟。
天高雷怒鳴,雨腳壓笠首。
安得幻雨師,腥膻滌
半村半郭水,一曲一直山。
水衝山路斷,行行灣複灣。
火龍肆騰拿,倒掛雲斑斑。
鱗甲曬赤日,野老家其巔。
醉餘鬥野語,直破羲皇天。
竹筇打葉落,草屨踏月還。
不必問姓氏,兒孫手自牽。
世無劉子驥,誰歟訪
最喜老母容,矍鑠鳩杖中。
最喜兄弟心,酣飲兕杯空。
一醉宵月白,一睡朝日紅。
再睡複再醉,頹然一仙翁。
壁上紫藤花,夭矯如蒼龍。
日日坐花下,龍須鏖怒風。
斜陽山氣清,輕舟進湖口。
多少暮蟬吟,聲度碧楊柳。
水城雙婦簪,雲鬢華而秀。
乾山一猊臥,風威大如吼。
西望四株柏,三台舊詩友。
今日迎我笑,問我夢醒否。
元明付蟲語,天地逐馬走。
寂然無可答,十事遺
一日大田宿,猶是吾鄉界。
迷離不成夢,鸛咳聲可駭。
山月三更明,仿佛故家在。
頗思昨夜深,瘦妻言介介。
勸我淡鄉愁,戒我惹詩債。
事姑奉菽水,婦當子職代。
呱呱啼兩兒,含飴姑所愛。
我身行萬里,我心慰
回首別阿兄,兄教半如母。
一家人千指,支撐賴兄手。
西村南野間,薄田三十畝。
秋稼收倉廩,僕夫足任否。
兄子更英英,戒之居人後。
樂此一家春,圖彼三不朽。
吾終惜兄勞,長安居毋久。
東日照高堂,遊子意淒絕。
登堂拜阿母,將別不言別。
長跪求母訓,母訓諄以切。
沅湘冒霜雨,河洛破風雪。
單車入京師,時當春二月。
衣暖食亦飽,慎旃身染疾。
吾兒慕古人,學通天下塞。
欲放先以謹,豈曰矜
生為元王死元鬼,生居滇國死滇水。
水中朽骨尚可收,水底忠魂呼不起。
苴蘭鎖鑰白石江,明軍飛渡元軍降。
彩雲不撐天半壁,赤心幸有血一腔。
南望燕京故宮火,天子可奔臣不可。
近華浦外神馬嘶,龍宮老龍持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