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望黄河,滿目金破碎。
沙堤不受月,因水得明晦。
城影落山腰,雁聲出雲背。
三更天宇高,七月殘暑退。
樹動風無聲,坐久得秋態。
心知寒訊早,預作雪山對。
暫與解煩憂,清露入肝肺。
忽聞伊涼歌,河聲助
與子長安來,一月已過半。
朝發青家驛,畏途愁日晏。
懸車下絶壁,濁流倏瀰漫。
飛鳥到來深,頹雲匿不散。
槎枒生地穴,破碎撑霄漢。
仰望白日乾,俯穿泥没骭。
車從澗底行,心與懸巖亂。
出險眼漸明,停鞭指
茫茫古豳土,直接隴西路。
我來值蠶月,戒行不待曙。
晨光與麥齊,晶瑩綴寒露。
微月在棗林,不見栽桑處。
王化首明農,但取衣食足。
智識與世新,生活有程度。
奈何三千年,穴居惟墐户。
日出不逢人,高原莽
柳陰見黄河,日暮愁客心。
極目但塵沙,不知春已深。
麥隴疊成梯,層層如劃簪。
其顛平如掌,山態不可尋。
方舟壓奔溜,榜歌雜秦音。
遭時苦躑躅,十年江海濱。
沉憂鬥靡麗,厭作東南人。
此行入蒼莽,翻覺眼
我從洛陽來,坦途無百里。
峨峨見城闕,崤陵列屏几。
車馬亂流渡,隱隱如浮螘。
莫弔古戰場,中原事未已。
風起遠天黄,落日淡如水。
況爲行路人,茫茫誰遣此。
須臾日西匿,回光射成紫。
幻影逐明生,饑烏投
山游腰脚疲,踡臥如春蠶。
漾舟出裏湖,霽色明澄潭。
羣峯促使暝,若戒游人貪。
一樹尚殘照,雨過南山南。
湖光不能紫,細浪吹成藍。
濛濛覺遠喧,渺渺窮幽探。
月出天水分,始知風露酣。
各有愁暮心,詩味從
檐角掛錢江,掉頭失西湖。
意識遠始明,近山轉模糊。
入洞探雨窟,結屋通雲衢。
老僧不説佛,清與山同臞。
了知衆生性,料理食與居。
精神到鹽豉,土木神工俱。
移坐得山情,留客鋤春蔬。
我佛至悲苦,度世願
行盡九溪曲,獲此煙中岫。
下臨十八澗,土石吐奇秀。
到寺不知門,風枝接飛溜。
喬楠千萬株,勁與竹同瘦。
巢鳥無高心,陰陰失昏晝。
微覺世可悲,仰窺天如竇。
松顛閣已欹,法雨泉可嗽。
古意在微茫,名山謝
先生愛鄉土,日飲横山緑。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讀。
初民知有羣,風化基親睦。
樂生送死情,節之成禮俗。
聖者導所趨,豈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倫,持此馴百族。
子學富九州,約之一丘足。
躊躇進化理,瑣屑有
垂老將安歸,光陰赴頑梗。
稍通當世務,往往自矛盾。
難與時人言,逢君一吐鲠。
往者讀明詔,燦然具綱領。
中原萬鈞弩,挽之而射影。
蒙馬以虎皮,一鬨終自窘。
翻羨十年前,民勞俗尚整。
此意至可傷,及身容
破曉一禽鳴,陰陰樹如浴。
朝霞猶未升,但覺天微緑。
孤花誰與春,幽人夢遥屬。
煙外一枝寒,臙脂點初旭。
隔斷板橋塵,自補秦淮録。
昨歲古城隅,喧闐逐馬迹。
兹游復何有,敗葦如折戟。
山僧閲世變,惘惘肅行客。
興來泉悦耳,事往塵涴壁。
偶然會心處,豈必夙所歷。
笑語得春先,餘寒覺晝寂。
遠望牛首山,小於坐旁石。
六代興亡圖,一一羅
乘溜下絶澗,竹筏如怒馬。
農夫獻家釀,酌以牛角斝。
如何萬仞山,低首荒城下。
蠻歌迎七姑,銅鼓鬧春社。
久與枯僧鄰,此景覺妍冶。
衝風脚力健,曝日面皮赭。
怪鳥霧中來,怒爪墮簷瓦。
蒼蒼者山川,何處界
野色依依入露荷,分明昨夜醉聞歌。
遙憐水閣疏燈上,漸覺南朝夕照多。
滿眼江山生福慧,幾家煙柳弄婆娑。
清愁莫放鴻濛破,但到人間總逝波。
達人齊恩仇,沉憂吐珠玉。
并世毁譽情,待向滄桑哭。
誰知一卷詩,早定浮生局。
君詩大國土,未屑計邊幅。
精神在蒼莽,萬象生斷續。
放筆奪天機,窅然龍象伏。
甲午造君廬,飢驅一月宿。
家貧國多難,畏行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