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 八書 · 河渠書 [] 司馬遷

夏書曰:禹抑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以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通九州,陂九澤,度九山。然河淄衍溢,害中國也尤甚。唯是爲務。故道河自積石歷龍門。南到華陰,東下

史記 · 八書 · 平準書 [] 司馬遷

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於是爲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一黃金一斤,約法省禁。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物踊騰糶,米至

史记 · 三十世家 · 吳太伯世家 [] 司馬遷

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爲王季,而昌爲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

史記 · 三十世家 · 齊太公世家 [] 司馬遷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爲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爲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

史記 · 三十世家 · 魯周公世家 [] 司馬遷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

三十世家 · 燕召公世家 [] 司馬遷

召公奭與周王同姓,姓姬。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 其在成王時,召王爲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東,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

史記 · 三十世家 · 管蔡世家 [] 司馬遷

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

史記 · 三十世家 · 陳杞世家 [] 司馬遷

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爲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於嬀汭,其後因爲氏姓,姓嬀氏。舜已崩,傳禹天下,而舜子商均爲封國。夏後之時,或失或續。至於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後,得嬀滿,封之於陳,以奉帝舜祀,

史記 · 三十世家 · 衛康叔世家 [] 司馬遷

衛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 武王已克殷紂,復以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爲武庚未集,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

史記 · 七十列傳 · 仲尼弟子列傳 [] 司馬遷

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 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師也闢,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

史記 · 三十世家 · 宋微子世家 [] 司馬遷

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紂既立,不明,淫亂於政,微子數諫,紂不聽。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黎國,懼禍至,以告紂。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爲!”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

史記 · 三十世家 · 晉世家 [] 司馬遷

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餘命女生子,名虞,餘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

史記 · 三十世家 · 楚世家 [] 司馬遷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爲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

史記 · 三十世家 · 越王勾踐世家 [] 司馬遷

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踐立,是爲越王。 元年,吳王闔廬聞允常

史記 · 三十世家 · 鄭世家 [] 司馬遷

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封三十三歲,百姓皆便愛之。幽王以爲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說,河雒之間,人便思之。爲司徒一歲,幽王以襃後故,王室治多邪,諸侯或畔之。於是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