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院使仁齋行樂像

神仙風骨不易摹,茲圖洵美非凡夫。 仁齋張子儼肖貌,被服古雅仙之徒。 張子素業岐黃書,精粗一貫無遺餘。 治心繕性極玄理,土苴濟人乃能事。 京華聲聞三十年,醫功到處人爭傳。 上保皇躬荷恩寵,致身金紫非徒然。 張子行年今六十,壯容發烏未班白。 不是從來調攝功,形神似此那能得。 深秋雲物肅以清,盤礴睥睨雙眸明。 似是自公值休暇,神安氣定無怔營。 以術壽人已亦壽,況有陰功獲天祐。 異人名世代不無,我當補傳倉公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仁齋:指張仁齋,古代醫學家。
  • 岐黃書:古代醫學經典之一。
  • 土苴(jū):指平民百姓。
  • 金紫:指官銜高位。
  • 調攝(diào shè):調理。
  • 盤礴(pán bó):形容氣勢磅礴。
  • 睥睨(bì nì):注視。
  • 休暇(xiū xiá):休息。
  • 怔營(zhēng yíng):動搖。

翻譯

神仙的風姿舉止難以模仿,這幅畫真的美得非同凡響。仁齋張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穿着古雅的仙人服飾。張先生一生致力於醫學,精通《岐黃書》,精深的醫術沒有絲毫遺漏。他治療心靈,修養性情,涉獵玄妙的道理,以平民百姓爲念,扶助他人,才能成就非凡的事業。三十年來,他的醫術聲譽傳遍京華,到處都有人爭相傳頌。他得到皇上的恩寵,身穿金紫,不僅僅是虛名而已。張先生如今已經六旬有餘,雖然面容略顯蒼老,但依然神采奕奕,頭髮烏黑未見斑白。這並非靠調養而來,他的神采形象如此,豈是憑空得來的。深秋時節,雲物清澈明淨,他的眼神炯炯有神,彷彿在享受着閒暇時光,神態安詳,氣定神閒,毫不動搖。他以醫術延年益壽,更有着天賦的祝福。像他這樣的異人,歷代並不乏其人,我願繼承他的事業,傳承他的醫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醫學家張仁齋的形象和醫術成就。張仁齋不僅在醫學上造詣深厚,更是品德高尚,以醫德仁術治病救人,受到了社會的尊敬和推崇。詩中通過對張仁齋的生平事蹟的描寫,展現了他醫術精湛、仁心仁術的形象,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傳承醫道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代醫者的風采和醫道精神。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