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羅生伯達升國學
梧桐生高岡,綠葉何葳蕤。
所託既得地,暢茂諒亦宜。
醴泉溉其根,甘露濡其枝。
鳳凰鳴噦噦,朝陽影離離。
諧和五音具,孕材良且奇。
神靈不敢惜,哲匠頻顧之。
斲成美琴瑟,登歌清廟時。
羅生秀而整,有若碧梧姿。
持此欲安往,倀倀求所知。
論心必有遇,世豈無鍾期。
何當獻天子,再歌南薰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梧桐(wútóng):一種樹木,葉子茂盛。 葳蕤(wēiruí):形容樹葉繁茂。 暢茂(chàng mào):茂盛繁茂。 醴泉(lǐ quán):甘美的泉水。 濡(rú):滋潤。 噦噦(yuě yuě):鳳凰鳴叫聲。 諧和五音(xié hé wǔ yīn):指音樂和諧。 孕材(yùn cái):蘊含才華。 哲匠(zhé jiàng):指有智慧的工匠。 斲成(zhuó chéng):雕琢制作。 登歌清廟(dēng gē qīng miào):指在廟宇中高歌。 羅生(luó shēng):指羅生門,古代學校。 倀倀(chāng chāng):形容心情急切。 鍾期(zhōng qī):指時機。
繙譯
梧桐樹長在高岡上,綠葉繁茂美麗。 在這塊得天獨厚的土地上,茂盛的生長顯得格外適宜。 清甜的泉水滋潤著它的根,甘露滋潤著它的枝。 鳳凰發出悅耳的鳴叫聲,晨陽的光影斜射其中。 音樂和諧悅耳,蘊含著優秀而奇特的才華。 神明都不忍心吝嗇,智慧的工匠頻頻來看望它。 經過精心雕琢,成就了美妙的琴瑟,登高歌唱於清淨的廟宇之時。 羅生門秀麗整潔,宛如碧梧樹的風姿。 手持這琴瑟欲前往,急切地尋求所知曉的。 心霛相通必會有相遇,世間豈會沒有郃適的時機。 何時能獻上天子,再次高歌南薰之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梧桐樹茂盛生長的美好景象,以此比喻學子在羅生門國學中茁壯成長,蘊含著優秀的才華和智慧。通過對自然景物和音樂的描繪,表達了對學子們的期許和祝福,希望他們能夠在學業上茁壯成長,最終成就非凡。整首詩意境優美,寓意深遠,展現了作者對學子們的殷切期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