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來青軒

坐想山亭多白雲,飛嵐撲霧共氤氳。 即看几席青相映,政擬孤高思不羣。 雨過玉芝春晝永,風傳僧唄下方聞。 塵緣未了清遊興,有待幽深禹穴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氤氳(yīn yūn):形容菸或雲氣濃鬱。
  • 幾蓆:指坐蓆。
  • 政擬:正打算。
  • 孤高:高傲不群。
  • 思不群:思想超群,與衆不同。
  • 玉芝:一種珍貴的菌類,這裡可能指山中的美景。
  • 春晝永:春日白晝漫長。
  • 僧唄:僧人誦經的聲音。
  • 下方:指山下。
  • 塵緣:彿教用語,指世俗的牽絆。
  • 禹穴:指傳說中禹的墓穴,這裡可能指深邃的洞穴或隱秘之地。

繙譯

坐在香山寺的來青軒,想象著山亭上飄蕩著許多白雲,山間的霧氣和雲氣交織在一起,顯得十分濃鬱。眼前的坐蓆與青翠的山色相互映襯,我正打算獨自一人,思考著與衆不同的思想。雨過天晴,山中的美景如同玉芝一般,春日的白晝顯得格外漫長。山下傳來僧人誦經的聲音,讓人感到甯靜。雖然我還有世俗的牽絆,但清遊的興致未減,我期待著能探訪那些幽深的洞穴,尋找隱秘的文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香山寺來青軒的靜謐景象,通過白雲、飛嵐、青翠山色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政擬孤高思不群”一句,表達了詩人渴望超凡脫俗、追求思想獨立的情懷。後兩句則通過雨後的山景和僧人的誦經聲,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超然物外的意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曏往和對深邃文化的追求。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