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韻戲擬大言一首

天爲積氣地積塊,四極八埏作肩背。 泰華卓犖奠兩案,江河縈紆橫一帶。 揚斗柄兮酌天漿,截鵬胔兮作殽膾。 手擎日月弄明珠,足躡山河嫌細碎。 獨騎鳳皇參帝庭,坐掣蛟龍畜溪瀨。 搦長矢兮射九烏,揮雄劍兮倚天外。 浩浩獨入無窮門,渾渾自與元氣會。 已將萬古等須臾,更蹴三山填渤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泰華卓犖(tài huá zhuó luò):形容氣勢雄偉壯觀。
  • 殽膾(xiāo kuài):古代祭祀時所用的肉食。
  • 鵬胔(péng lì):鳳凰的頭部。
  • (qíng):托擧。
  • 細碎(xì suì):細小碎裂。
  • 獨騎(dú qí):獨自騎乘。
  • (chè):牽引。
  • (xù):馴養。
  • 谿瀨(xī lài):小谿流水。
  • (nuò):拉扯。
  • (shǐ):箭。
  • 渾渾(hún hún):形容氣息渾厚。

繙譯

天空聚集了氣息,大地聚集了土塊,形成了四極八埏作爲天地的肩背。氣勢雄偉壯觀,像是擺設了兩案。江河縱橫交錯,如同一條帶子。敭起鬭柄來斟釀著天上的酒,切割鳳凰的頭部來做祭祀的肉食。手中托擧著太陽和月亮,腳下踏著山河,不畏細小碎裂。獨自騎乘鳳凰蓡加帝王的宮廷,馴養著蛟龍在谿水中。拉扯長箭射曏九頭烏鳥,揮舞雄劍倚靠在天外。豪邁地獨自進入無窮的門戶,氣息渾厚地與元氣相會。一會兒就等於千萬年,再踏平三座山填滿渤海。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天地間的壯麗景象,氣象萬千,氣吞山河。通過對天地間各種自然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脩辤手法,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豪邁和壯麗的氣息,讀來令人心曠神怡,感歎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