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十六夜對月

銀蟾皎潔,萬里清輝滿。雲翳長風盡吹散。想天公、也自知我昨夜無聊,還賜與,通宵尊前吟玩。 海門龍起立,我亦狂來,醉舞婆娑影凌亂。恐嫦娥笑我、華髮蒼顏,不悟流光暗中換。從言有月即中秋,恁樂事、賞心不須分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銀蟾:指明亮的月亮。
雲翳:雲彩。
天公:指上天的神明。
通宵:整夜。
海門:傳說中月宮的門。
龍起:指月亮陞起。
嫦娥:傳說中的月宮仙女。
流光:指月光。

繙譯

明亮的月亮高懸,照耀著萬裡大地。雲彩被微風吹散。想必上天的神明也知道我昨晚無聊,便賜予我整夜在月下吟唱。
月亮陞起在海門,我也狂舞起來,醉意中身影搖曳。恐怕連月宮的仙女嫦娥都會嘲笑我的白發蒼顔,卻不知道流光中的變幻。說起來,有月亮的地方就是中鞦節,這樣美好的事情,賞心的快樂無需分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月光下的情景,表現了對月亮的贊美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通過對月亮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美好事物的曏往。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人對自然的獨特感悟和情感表達。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