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斯文(sī wén):指有文化修養的人。宦邸(huàn dǐ):指官員的住所。吳興(wú xīng):地名,今浙江湖州一帶。峴山(xiàn shān):地名,今越南峴港。苕水(tiáo shuǐ):指清澈見底的水。紆紳(yū shēn):指細長的綢帶。
翻譯
有文化修養的官員在家中笑談親近,每每談及吳興時彷彿身臨其境。千古流傳的峴山青翠如黛,四季間清澈見底的水如同碧綢般纏繞。他的詩文意境妙曼,思想如風雲變幻,歲月中只需追求道義。我與石川同子約定相見,金焦,我是第三次巡視。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孫承恩所作,以描繪官員文人之間的交往爲主題,表現了詩人對友誼和文化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描繪了峴山和苕水的美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文學藝術的追求。整體氛圍清新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情和文化交流的珍視。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陸石涇中丞邀飲王總戎園亭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八十八 昭明太子 》 —— [ 明 ] 孫承恩
- 《 頃讀山谷詩有感作十絕句既又念達人委命志士固窮必潦倒自廢出無聊語則幾不智矣故復反之十絕以自慰解 》 —— [ 明 ] 孫承恩
- 《 七月廿五日會蘇子嘉會堂再次前韻四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同張石磐侍御遊沈氏山庒三首 其一 》 —— [ 明 ] 孫承恩
- 《 秋日感懷八首 》 —— [ 明 ] 孫承恩
- 《 秋興八首用馬西玄韻 》 —— [ 明 ] 孫承恩
- 《 故園脩竹日在目中家人來都下問以詩五首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