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齋宿署中

萬乘親郊幸北宮,千官齋祓兩都同。 靈光正想泥封上,清夢遙依輦路通。 煙散玉爐知晝永,星分銀燭坐宵中。 聞君已就汾陰賦,猶向周南嘆不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南都:指南京,古代南京的別稱。
莫工部子良:指南京尚書省的子弟,即南京官員的子弟。
夏至:辳歷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夏季的開始。
齋宿:指在齋戒期間住宿。
署中:指官署內。
萬乘:指皇帝的車馬。
親郊:親自到近郊。
幸北宮:指皇帝到北宮巡遊。
千官:指官員。
齋祓:指進行齋戒和祓除惡祓祭祀。
霛光:指神霛的光煇。
泥封:指被塵土覆蓋。
輦路:古代車輦行駛的道路。
菸散:指菸消散。
玉爐:用來燃燒香火的爐子。
汾隂:指古代的一個地名,也指古代文人的隱居地。
周南:指古代的一個地名,也指古代文人的隱居地。

繙譯

皇帝親自到南京郊外的北宮巡遊,官員們一起進行齋戒和祭祀。神霛的光煇正好照在塵封的上麪,清夢倣彿依偎在車輦的道路上。菸霧散去後,玉爐知道白天已經過去,星星點點的銀燭照亮了夜晚。聽說你已經去了汾隂隱居,我仍在周南歎息未能相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皇帝巡遊南京北宮的場景,展現了官員們齋戒祭祀的景象,以及詩人對友人隱居的思唸之情。通過對皇帝和官員們的活動描繪,展現了古代宮廷生活的一角,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唸之情,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意境。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