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縣

文安隸霸州,顯德州始置。 蕭蕭風捲沙,渺渺天裹地。 駝載雜驢車,日落喧市肆。 酸齏芼湯餅,我亦解鞍憩。 維昔石晉興,結遼與共事。 割畀十六州,貿易一閏位。 世宗取三關,銳意平幽薊。 破竹功垂成,服藥志勿遂。 金甌竟莫完,鐵硯真左計。 藝祖繼揮戈,似亦欠乘勢。 後人不量力,輕舉速顛躓。 中原百戰爭,亂極數當治。 大物自有歸,追思一長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顯德:指後周的一個年號,公元954年至960年。
  • 酸齏:一種用酸菜製成的調味品。
  • :拌和。
  • 湯餅:古代的一種麪食。
  • 石晉:指五代十國時期的石敬瑭,他建立了後晉。
  • :指遼國,當時的北方強國。
  • 閏位:指非正統的帝位。
  • 世宗:指後周的第二位皇帝郭榮。
  • 三關:指古代的三個重要關隘。
  • 幽薊:指古代的幽州和薊州,今北京一帶。
  • 金甌:比喻國家的疆土完整。
  • 鐵硯:比喻堅定的意志。
  • 藝祖:指宋太祖趙匡胤。
  • 顛躓:跌倒,比喻失敗。
  • 大物:指國家大事。

翻譯

文安縣隸屬於霸州,是在顯德年間開始設立的。這裏風沙蕭蕭,天地渺渺。駝隊和驢車在日落時分喧鬧的市集上穿梭。我停下來休息,品嚐着酸菜拌湯餅。

回想當年石敬瑭興起,與遼國結盟共同行事。他割讓了十六個州給遼國,以換取一個非正統的帝位。後周世宗決心奪回三關,銳意平定幽薊地區。雖然破竹之勢已成,但因病服藥未能完成大業。國家的疆土終究未能完整,堅定的意志也成了錯誤的計策。

宋太祖繼位後,似乎也未能抓住時機。後人不自量力,輕舉妄動導致失敗。中原歷經百戰,亂極必治。國家大事自有歸宿,回想起來不禁長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文安縣及其歷史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深刻思考。詩中,洪焱祖以文安縣爲切入點,回顧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變遷,特別是石敬瑭割地求榮、後周世宗未能完成的統一大業,以及宋太祖的繼位。通過對這些歷史事件的敘述,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歷史感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洪焱祖

元徽州歙縣人,字潛夫,號杏庭。由平江路儒學錄遷紹興路儒學正,調衢州路儒學教授,擢處州路遂昌縣主簿,以休寧縣尹致仕。有《杏庭摘稿》、《爾雅翼音釋》等。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