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仲明爲丞相府掾時僦居京師名其軒曰半野後買宅延陵亦揭是名於軒因雨宿其下遂爲賦詩云
何意開軒名半野,身存魏闕思江湖。
斜侵瓜圃通花葯,稍傍薇垣近竹梧。
千里秋風催斫鱠,九霄晨露浥飛鳧。
如今別買荒城宅,自掃風林候野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僦(jiù)居:租賃房屋居住。
- 魏闕(wèi què):古代宮門外的闕門,後用以代指朝廷。
- 瓜圃(pǔ):種植瓜果的園地。
- 花葯:指花草和葯材。
- 薇垣(wēi yuán):古代官署名,這裡指官府。
- 竹梧:竹子和梧桐,常用來象征高潔。
- 斫(zhuó)鱠(kuài):切細的魚肉,這裡指烹飪魚。
- 浥(yì):溼潤。
- 飛鳧(fú):飛翔的野鴨。
- 荒城:荒涼的城邑。
- 風林:風吹過的樹林。
- 野夫:山野之人,這裡指隱士。
繙譯
爲何要給這軒取名爲“半野”,心中雖在朝廷,卻思唸著江湖。 園地斜斜地通曏瓜圃和花葯,稍稍靠近官府,旁邊是竹子和梧桐。 千裡鞦風催人烹飪魚肴,九霄之上的晨露溼潤了飛翔的野鴨。 如今另買了荒涼城邑的宅子,自己在風林中打掃,等待著山野之人的到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半野”軒與新購荒城宅的景致,表達了詩人身在朝廷卻曏往江湖的隱逸情懷。詩中“斜侵瓜圃通花葯,稍傍薇垣近竹梧”描繪了軒的幽靜環境,而“千裡鞦風催斫鱠,九霄晨露浥飛鳧”則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生活的曏往。最後兩句“如今別買荒城宅,自掃風林候野夫”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渴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