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 東林橋雨篷夢歸

· 倪瓚
篷上雨潺潺。篷底幽人夢故山。澗戶林扉元不閉,蕭閒。只有飛雲可往還。 波冷玉珊珊。一壑松風引佩環。詠得池塘春草句,更闌。行盡千峯半霎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péng):指船篷,即船上的遮蔽物。
  •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聲,這裏指雨聲。
  • 澗戶:山澗旁的門戶,指隱居的地方。
  • 林扉:林中的門扉,也是指隱居的地方。
  • 蕭閒:形容寧靜而閒適。
  • 玉珊珊:形容水聲清脆悅耳。
  • 佩環:古代女子佩戴的玉製裝飾品,行走時會發出聲響。
  • 詠得:吟詠,創作。
  • 池塘春草句:指創作的詩句,可能暗指春天的景色。
  • 更闌:夜深。

翻譯

船篷上雨聲潺潺,篷下的隱士在夢中回到了故鄉的山林。山澗邊的門戶和林中的門扉原本就不關閉,顯得寧靜而閒適。只有飛雲可以自由地往來。

水面波光冷冽,玉石般的水聲清脆悅耳。山谷中松風輕拂,彷彿引動了佩環的聲響。吟詠出了關於池塘春草的詩句,夜已深。在夢中,我行盡了千峯,只用了半霎的時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雨中船篷下的夢境,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隱逸情懷的抒發,展現了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篷上雨潺潺」和「波冷玉珊珊」等句,以聲、色、觸感交織的手法,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雨中水鄉的靜謐畫面。而「澗戶林扉元不閉」和「只有飛雲可往還」則表達了隱士對自然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結尾的「詠得池塘春草句,更闌。行盡千峯半霎間」則巧妙地將現實與夢境、時間與空間交織,傳達出隱士對理想生活的無限憧憬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隱逸詩人的高潔情懷和藝術造詣。

倪瓚

倪瓚

元明間常州無錫人,字元鎮,號雲林居士,又有荊蠻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陽館主等號。博學,好古。有潔癖。家雄於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居有清悶閣,藏書數千卷,古鼎法書,名琴奇畫陳刊左右,幽迥絕塵。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富家悉被禍,而瓚扁舟箬笠,往來太湖及松江三泖間。不受張士誠徵召,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工詩畫,畫山水意境幽深,以蕭疏見長。與黃公望、王蒙、吳鎮爲元季四家。有《清悶閣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