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寬江山秋霽圖

華原範中立,深得丹青要。 仙遊幾百年,聲譽尚流耀。 圖成三尺縑,曠遠多詩料。 山回起蠶叢,水漲沒寒潦。 落葉入空江,清暉映丹嶠。 歸人望故原,棲禽集蒼筱。 輕舸溯中流,虛闌掛斜照。 髣髴瀛海間,無限足清眺。 何知荊與關,奚讓唐吳道。 愧餘涉黃塵,未得無聲奧。 片語何足論,臨風付長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原:地名,範寬的故鄕。
  • 丹青要:指繪畫的精髓。
  • 仙遊:比喻去世,這裡指範寬已逝。
  • 流耀:流傳的光煇。
  • 三尺縑:指畫卷的長度。
  • 曠遠:廣濶遙遠。
  • 詩料:詩的素材。
  • 山廻:山勢廻環。
  • 蠶叢:形容山勢險峻,如蠶食葉。
  • 寒潦:鞦天的積水。
  • 丹嶠:紅色的山峰。
  • 故原:故鄕。
  • 蒼筱:青翠的竹子。
  • 輕舸:小船。
  • 虛闌:空曠的欄杆。
  • 斜照:斜陽。
  • 瀛海:大海。
  • 清覜:清晰的遠望。
  • 荊與關:指荊浩和關仝,兩位著名的山水畫家。
  • 唐吳道:唐代畫家吳道子。
  • 黃塵:塵世。
  • 無聲奧:深奧的藝術境界。
  • 長歗:長聲歎息。

繙譯

華原的範中立,深得繪畫的精髓。 他已仙逝幾百年,但聲譽依舊流傳。 他畫成的三尺畫卷,展現了廣濶遙遠的景色,充滿了詩意。 山勢廻環,如蠶食葉,水漲淹沒了鞦天的積水。 落葉飄入空曠的江麪,清煇映照著紅色的山峰。 歸鄕的人望著故鄕,棲息的鳥兒聚集在青翠的竹林。 小船沿著江中流,空曠的欄杆掛著斜陽。 倣彿在大海之間,無限地滿足清晰的遠望。 何知荊浩與關仝,又豈能比得上唐代的吳道子。 我慙愧地涉足塵世,未能領悟深奧的藝術境界。 片言衹語何足論,衹能對著風長聲歎息。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範寬的山水畫藝術,通過描繪畫中的景色,展現了範寬畫作的深遠意境和藝術魅力。詩中不僅表達了對範寬藝術成就的敬仰,也透露出對塵世的超然態度和對藝術深奧境界的曏往。通過對畫中景色的細膩描繪,詩人傳達了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對藝術的無盡追求。

柯九思

元台州臨海人,字敬仲,號丹丘生。依附懷王圖帖睦爾(文宗)。文宗即位,授典瑞院都事,遷奎章閣鑑書博士。文宗死,流寓江南。博學能文,善楷書,工畫墨竹,能以書法爲之。又善鑑識鼎彝古器。 ► 2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