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瘧

陽消陰長巧知時,夕去朝來似有期。 初若抱冰增戰慄,終如坐甑劇烝炊。 閨中郭索不我借,句裏髑髏空自奇。 擬倩馮夷訴顓頊,爲令驅出寧馨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患瘧(huàn nüè):指患上了瘧疾。
  • 陽消陰長:指陰陽交替,這裏形容瘧疾的發作規律。
  • 巧知時:巧妙地掌握時機。
  • 夕去朝來:晚上離去,早晨又來,形容瘧疾的發作週期。
  • 抱冰:比喻極度的寒冷。
  • 增戰慄(zhàn lì):增加顫抖,形容寒冷至極。
  • 坐甑(zuò zèng):坐在蒸籠上,比喻極熱。
  • 劇烝炊(jù zhēng chuī):劇烈地蒸煮,形容熱到極點。
  • 閨中郭索:閨房中的繩索,這裏可能指閨房中的某種束縛或困擾。
  • 不我借:不借給我,即不幫助我。
  • 句裏髑髏(jù lǐ dú lóu):詩句中的骷髏,形容詩句中的死亡意象。
  • 空自奇:空有奇特之名而無實際作用。
  • 擬倩(nǐ qiàn):打算請。
  • 馮夷:古代神話中的水神。
  • 訴顓頊(sù zhuān xū):向顓頊訴說,顓頊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爲令驅出寧馨兒:爲了命令驅趕出安寧的孩子,這裏可能指希望驅趕走疾病,恢復健康。

翻譯

瘧疾似乎巧妙地掌握了陰陽交替的時機,晚上離去,早晨又來,好像有着固定的週期。最初感覺像是抱着冰塊一樣寒冷,顫抖不已;最終又像是坐在蒸籠上,熱得難以忍受。閨房中的困擾不幫助我,詩句中的死亡意象也只是空有其名。我打算請水神馮夷向顓頊訴說,希望能夠驅趕走這疾病,讓我恢復健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患瘧疾時的痛苦體驗。詩中「抱冰」與「坐甑」的對比,形象地描繪了瘧疾發作時的寒熱交替之苦。同時,通過「閨中郭索」和「句裏髑髏」的隱喻,反映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無助。最後,作者寄希望於神話中的神靈,表達了對康復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胡天遊

元嶽州平江人,名乘龍,以字行。號松竹主人,又號傲軒。有俊才,七歲能詩。遭元季亂,隱居不仕。有《傲軒吟稿》。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