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發漁浦夕宿大浪灘上
張帆得順風,飛鴻與爭疾。
後浪蹙亦舒,前山過如失。
桐江轉數灣,上瀨未入日。
篙工享安便,坐穩頭屢櫛。
人生倚造物,理微難究詰。
處順安可常,離憂詎能必。
白鷗知此情,故向波間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旦發:早晨出發。
- 漁浦:地名,可能指靠近漁村的水邊。
- 大浪灘:地名,可能指一個常有波浪的河灘。
- 張帆:展開帆佈。
- 飛鴻:飛翔的大雁。
- 蹙:緊縮,這裡形容波浪的形狀。
- 舒:展開,這裡形容波浪的動態。
- 桐江:河流名。
- 上瀨:逆流而上。
- 篙工:撐船的工人。
- 櫛:梳理,這裡形容篙工的動作。
- 造物:指自然或天意。
- 究詰:深入探究。
- 処順:処於順利的環境。
- 離憂:遠離憂愁。
- 詎能必:怎能確定。
- 白鷗:白色的海鷗。
- 沒:潛入水中。
繙譯
早晨從漁浦出發,晚上在大浪灘上過夜。 展開帆佈,順風而行,速度快如飛翔的大雁。 後方的波浪緊縮又展開,前方的山峰飛速掠過,倣彿消失。 桐江轉過幾個彎,逆流而上,太陽還未完全陞起。 撐船的工人享受著安逸,穩坐船頭,不時梳理著頭發。 人生依賴於自然或天意,其中的道理難以深入探究。 処於順利的環境不可常保,遠離憂愁又怎能確定。 白鷗知曉這份情感,故意曏波濤中潛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乘船旅行的景象,通過對比飛鴻、波浪、山峰等自然元素,表達了人生無常、順境難常的哲理。詩中“張帆得順風”與“飛鴻與爭疾”形象地描繪了船行的迅速,而“後浪蹙亦舒”與“前山過如失”則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起伏變化。最後,通過白鷗的潛入波濤,寄托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柳貫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傳,號烏蜀山人。受性理之學於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學不倦。於兵刑、律歷、數術、方技、異教外書,無所不通。大德年間,以察舉爲江山儒學教諭。仕至翰林待制,與黃、虞集、揭傒斯齊名,稱儒林四傑。既卒,門人私諡文肅。有《柳待制文集》。
► 188篇诗文
柳貫的其他作品
- 《 同楊仲禮和袁集賢上都詩十首 》 —— [ 元 ] 柳貫
- 《 遊五泄山四首 》 —— [ 元 ] 柳貫
- 《 送李文晦僉事易節燕南二首 》 —— [ 元 ] 柳貫
- 《 次韻伯庸待制上京寓直書事四首因以為寄 其三 》 —— [ 元 ] 柳貫
- 《 賦王氏新安嶺南山居十詠 其十 古寺垂虹 》 —— [ 元 ] 柳貫
- 《 賦王氏新安嶺南山居十詠 其九 雙溪合璧 》 —— [ 元 ] 柳貫
- 《 八月十七夜半後看月 》 —— [ 元 ] 柳貫
- 《 居庸關 》 —— [ 元 ] 柳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