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

澹掃胭脂碎玉團,天生異物著江干。 月邊標格嬌增韻,雪底精神巧耐寒。 春意祇應容易見,人情還作等閒看。 可憐棄置蓬蒿外,倚杖東風鼻一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澹掃:輕輕地塗抹。
  • 胭脂:紅色的化妝品,這裏比喻紅梅的顏色。
  • 碎玉團:形容梅花像碎玉一樣團聚。
  • 江干:江邊。
  • 月邊標格:在月光下的風姿。
  • 嬌增韻:更加顯得嬌美而有韻味。
  • 雪底精神:在雪中展現出的堅韌精神。
  • 巧耐寒:巧妙地耐受寒冷。
  • 春意:春天的氣息。
  • 容易見:容易被人察覺。
  • 人情:人們的態度和情感。
  • 等閒看:平常地看待。
  • 棄置:被遺棄。
  • 蓬蒿:雜草。
  • 鼻一酸:形容心情悲傷,鼻子發酸,欲哭的感覺。

翻譯

輕輕塗抹着如胭脂般的紅,梅花像碎玉般團聚,天生異樣的美麗,點綴在江邊。在月光下,它的風姿更加嬌美而有韻味,在雪中,它展現出的堅韌精神巧妙地耐受寒冷。春天的氣息本應容易被人察覺,但人們卻平常地看待它。可憐它被遺棄在雜草之外,我倚着柺杖,望着東風,心中一陣悲傷,鼻子發酸。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紅梅爲主題,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梅花的美麗與堅韌。詩中,「澹掃胭脂碎玉團」一句,既描繪了梅花的色彩,又形容了其形態,生動傳神。後文通過對梅花在月光和雪中的不同姿態的描寫,進一步讚美了梅花的嬌美與耐寒。然而,詩末的「可憐棄置蓬蒿外,倚杖東風鼻一酸」則透露出詩人對梅花被忽視的同情與悲傷,形成了強烈的情感對比,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